失眠算不算熬夜

一、定义区分

1.熬夜:指个体主动打破常规作息时间,延长夜间清醒时段的行为,属于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其核心是人为延长清醒时长,未涉及睡眠质量的病理性改变。例如,因工作、娱乐等原因刻意推迟入睡时间,超出正常生理节律下的休息时段。

2.失眠:是一种病理性睡眠障碍,依据《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其诊断标准包括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困难(夜间觉醒次数≥2次)、早醒及睡眠质量下降且伴随日间功能障碍等,是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睡眠异常状态,非单纯生活行为。

二、行为与疾病的关联

熬夜是可能引发失眠的风险因素之一,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褪黑素等睡眠相关激素的分泌节律,破坏正常睡眠-觉醒周期,进而增加失眠发生的概率。但并非所有熬夜者都会发展为失眠,失眠还受遗传、心理应激、躯体疾病等多种病理因素影响。

三、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1.青少年群体:长期熬夜易干扰生长激素分泌(生长激素多在深睡眠时分泌),影响身高发育,同时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长期可能引发慢性失眠倾向。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刻意熬夜。

2.中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长,睡眠调节功能减退,熬夜会进一步加重睡眠紊乱,可能诱发或加重失眠症状,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应注重维持稳定作息,保障充足睡眠时长。

3.特殊病史人群:如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史者,熬夜会加剧情绪波动,诱发失眠发作;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躯体疾病者,熬夜可能加重呼吸暂停程度,影响睡眠质量,需格外重视作息规律对病情的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7-25/73500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