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眼斜4年,南昌爱尔杨秋艳主任为10岁娃矫正间歇性外斜视

  • 2025-10-27 10:08:50   
  • 李明朝
  • 快讯

  2025 年 8 月,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杨秋艳,成功为 10 岁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蘅蘅实施矫正手术,助孩子获正常眼位与健康视功能。

  接诊后,杨秋艳主任为蘅蘅展开全面的眼科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蘅蘅右眼裸眼视力 0.5,配戴 - 1.00DS 矫正眼镜后视力可恢复至 1.0;左眼裸眼视力仅 0.12,配戴 - 3.75DS 矫正眼镜后视力同样能达到 1.0。在 33 厘米近距离视物和 5 米远距离视物时,蘅蘅眼位均向外偏斜 15 三棱镜度,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已经被破坏。结合各项检查数据,杨秋艳主任明确诊断蘅蘅为 “间歇性外斜视、双眼屈光不正”。

  针对蘅蘅的病情,杨秋艳主任团队进行了深入讨论。考虑到蘅蘅斜视已持续 4 年,且斜视角达到 15 三棱镜度,符合手术干预指征,杨主任决定为其实施斜视矫正手术。在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结合蘅蘅的眼部结构与斜视类型,杨秋艳主任为其量身定制了手术方案 —— 左眼外直肌后徙 5mm,左眼内直肌缩短 4mm,通过调整眼外肌力量,精准矫正眼位偏差。术后,蘅蘅通过双眼视功能训练,双眼二级视功能和三级视功能正逐步改善,视物越来越清晰、舒适,学习和生活也逐渐回归正轨。

  “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常见的斜视类型,约占外斜视的 40% 以上,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视功能发育和心理健康。” 杨秋艳主任详细解读了间歇性外斜视的相关知识。她介绍,间歇性外斜视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视轴常分开,看远时易出现外斜,看近时可保持正位,发病多因外展和集合功能平衡失调,当集合能力不足、融合能力低下时,眼位就有向外偏斜的倾向。

  该病常发生于儿童早期,初期仅看远时出现外斜,随病情进展,外斜发生次数和时间会增加,甚至看近时也会出现,且在疲倦、生病、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时更易显现。畏光是其常见症状,患者在户外日光下常闭合一眼,可能与户外无近处物体刺激双眼集合、日光干扰融合有关。此外,间歇性外斜视还可能合并 A-V 综合征或其他垂直性斜视,如分离性上斜视。

  根据视远、视近斜视度的不同,间歇性外斜视可分为基本型、分开过强型、集合不足型、假性分开过强型,蘅蘅的视近与视远斜视度相等,属于基本型。杨秋艳主任强调,间歇性外斜视确诊后,需定期检查斜视角度及双眼视功能,在未形成显性外斜、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完全丧失前,应尽早手术矫正。当斜视角超过 15°,显斜出现时间过长、频率过高,且影响双眼视功能时,更要提倡早期手术,以最大程度保护孩子的视功能。

  此次蘅蘅的成功治疗,不仅体现了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在小儿眼病诊疗领域的专业实力,也为更多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带来了康复希望。杨秋艳主任呼吁广大家长,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眼部健康,若发现孩子有眼位偏斜、畏光、频繁眯眼、歪头看物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眼科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孩子守护好清晰 “视” 界。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kuaixun/2025-10-27/74913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