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研究:痛风或引发心血管风险!

  • 2025-08-25 16:07:56   
  • 李明朝
  • 快讯

在中国,痛风是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常见代谢性疾病。2022年复旦大学发表的ARIMA模型,预估2025年中国痛风患者将达到1800万人。根据The Lancet最新研究2025年全球痛风患者也接近6000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根据国际权威研究证实,痛风不仅是关节疾病,更与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柳叶刀》子刊研究显示痛风患者心血管风险激增58%,45岁以下人群风险更高达2.22倍。目前,国际上传统痛风疗法均有不同缺点,如存在肾毒性、注射不便或达标率低等问题。

好消息是,一品红药业旗下在研痛风创新药氘泊替诺雷(AR882)近日发布消息,称其全球关键性III期REDUCE 1试验已完成超过50%的患者入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AR882强效降尿酸、全球首个口服药溶解痛风石、持续用药18个月“零肾毒性”,未来有可能为患者提供全新痛风口服治疗方案,走进痛风治疗新纪元。

痛风不止关节痛,更是心血管“隐形炸弹”

近年来,痛风与心血管疾病关联问题逐渐成为国际医学研究机构关注重点。包括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Rheumatology》《英国医学杂志·医学》等多家机构,先后发布学术论文,揭示了痛风与心血管疾病之间不容忽视的关联。

根据《The Lancet Rheumatology》发表的英国大规模研究,其对86万余人长达6.5年的追踪发现,痛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较普通人群高出58%,其中女性痛风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更高。在不同年龄组中,45岁以下痛风患者的心血管病发生风险最高。研究明确指出,痛风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相关,还与心衰、瓣膜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静脉血栓栓塞等12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尽管在当前,临床已形成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抗炎药物(秋水仙碱)的综合方案,但包括《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等多本国际专业期刊均指出,即便在近年来痛风治疗有多项进展,如尿酸酶治疗方案、新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以及一种对2型糖尿病和痛风具有双重疗效的SGLT2抑制剂等,但传统治疗方案与上述新疗效仍存在显著短板,部分疗法甚至无法评估其心血管安全性,患者仍然急需一款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新药物。

AR882重新定义痛风治疗标准

当现有治疗方案仍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健康需求时,由一品红药业自主研发的氘泊替诺雷(AR882),凭借全球多项试验数据,将来有机会为痛风患者提供了兼具疗效、安全性与便捷性的全新选择。

相关资料显示,氘泊替诺雷(AR882)是高选择性尿酸转运蛋白1(URAT1)抑制剂,目前全球已入组上千人,随着全球III期临床快速进展,氘泊替诺雷(AR882)相对其他治疗方案将可能带来疗效和安全性突破:①精准控酸:强效抑制URAT1,24小时稳定降尿酸。②溶解痛风石:全球首个临床证据显示痛风石显著缩小,尿酸结晶负担减轻。③安全革新:无肾毒性,无需频繁肝功能监测。

在2025年6月11日至14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2025年欧洲风湿病协会联盟(EULAR)大会上,一品红在研痛风创新药氘泊替诺雷(AR882)的原创性研究《氘泊替诺雷(AR882)长期给药治疗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皮下痛风石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及《新型选择性URAT1抑制剂氘泊替诺雷(AR882)在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长期持久疗效》公布了氘泊替诺雷(AR882)单药治疗或联合用药仅6个月时,患者目标和非目标痛风石即出现高比例的完全溶解,相应血清尿酸(sUA)也显著降低等多项新临床数据,受到现场来自全球130余个国家的风湿免疫学顶尖学者专家的关注与认可。

目前,氘泊替诺雷(AR882)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FTD),其出现不仅有望填补口服小分子药物在痛风石治疗领域的空白,更通过高效降酸、快速溶石、安全无肾毒性的三重优势,突破现有药物安全瓶颈,为痛风患者提供全球领先的口服解决方案。随着III期试验的推进,这款中国创新药有望成为改写痛风治疗格局的重磅产品,开启痛风治疗新篇章。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kuaixun/2025-08-25/73861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