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的组成

补中益气汤的配方为:黄芪、甘草(炙)、人参(去芦)、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 橘皮(不去白)、升麻、柴胡、白术。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

补中益气汤的用法为:上述诸药,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服(远离吃饭时间),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作丸剂。

补中益气汤的功用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脾胃气虚证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薄,脉虚软;气虚下陷证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舌淡,脉虚;气虚发热证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如果有上述症状表现,建议至专业中医门诊请医生准确辨证,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中益气汤等方药治疗,切勿自行应用药物。需注意,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该药方。

补中益气汤源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标准组成为: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炒白术9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当归3克。

其中黄芪、党参、炙甘草可以补气;白术可以补气健脾;当归可以补血;陈皮可以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可以升提因不足而下陷的中气。诸药合用,共同起到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升提机体的阳气,以托举下陷的脏器)的功效。

临床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脱肛、泄泻、阴挺(妇女子宫脱垂甚至脱出阴道口)的患者,症见大便稀溏、久泻、体倦乏力、食少腹胀、肛门下坠、子宫脱垂等。

需注意,阴虚内热者不宜服用补中益气汤;服药期间要忌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使用本药物之前需要有专业医生的辨证指导,不可以盲目使用。

《内外伤辨惑论》中,补中益气汤的原方剂量为黄芪、甘草各五分、人参三分、当归二分、橘皮、升麻及柴胡二分或三分、白术三分。此处的剂量为古代剂量。

补中益气汤属于中医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升提机体的阳气,以托举下陷的脏器)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

补中益气适用于饮食减少、体倦肢软、气短、不愿说话、面色萎黄(面色黄而无光泽)、大便不成型、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或见于身热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渴喜热饮、气短乏力等情况的患者。

补中益气汤阴虚发热者忌用。

如需用药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擅自用药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10-22/74764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