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梦游

一、睡眠周期因素

梦游多发生于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深睡期,此阶段大脑对肌肉活动的调控功能暂时减弱,同时部分脑区仍有活跃的神经活动,使得个体可能出现起身行走等行为。正常睡眠周期中,非快速眼动睡眠包括浅睡期、中度睡眠期和深睡期,梦游通常出现在深睡期向浅睡期转换的过程中。

二、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梦游具有一定遗传性。若家族中有梦游病史,个体发生梦游的风险较无家族史者更高。这是因为基因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对睡眠周期的调控机制,使得遗传易感性增加。

三、发育阶段影响

儿童期是梦游的高发阶段,尤其在4~12岁较为常见。此阶段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大脑对睡眠周期的精细调控能力较弱,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完善,梦游现象多会自行缓解。

四、心理因素

心理压力、焦虑、睡眠剥夺等可诱发梦游。长期精神紧张、学业压力大的儿童或成人,睡眠中易出现梦游情况。例如,过度的心理应激会干扰正常睡眠结构,导致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

五、睡眠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的改变,如睡眠环境嘈杂、光线过亮、睡眠空间受限等,可能干扰正常睡眠,促使梦游发生。舒适、稳定的睡眠环境有助于维持正常睡眠周期,减少梦游风险。

六、疾病相关因素

某些疾病也可能与梦游相关,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癫痫等。但此类情况相对较少见,若存在基础疾病,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评估与干预。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7-29/73550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