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全套项目

一、免疫球蛋白检测

1.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中主要抗体成分,参与体液免疫,其水平变化反映体液免疫功能状态。婴幼儿因自身合成能力弱,IgG水平依赖胎盘传递,出生后6个月内逐渐下降,6个月至3岁间持续上升接近成人水平;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IgG可能生理性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可升高,免疫缺陷病时可能降低。

2.免疫球蛋白A(IgA):分血清型和分泌型,血清型IgA由肠系膜淋巴结浆细胞产生,与黏膜局部免疫相关。儿童IgA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婴幼儿期IgA较低,易患呼吸道、胃肠道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感染等可致IgA异常。

3.免疫球蛋白M(IgM):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最早出现的抗体,感染早期血清IgM升高提示近期感染。新生儿可检测到IgM,儿童期IgM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感染等可影响IgM水平。

二、补体系统检测

1.补体C3:补体系统中含量最多成分,参与经典和旁路激活途径。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等可致C3降低;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等可致C3升高。

2.补体C4: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常伴C4降低;感染、恶性肿瘤等也可能影响C4水平。

三、自身抗体检测

1.抗核抗体(ANA):一组针对细胞核内物质的自身抗体,ANA谱检测辅助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育龄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检测时需结合临床症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者监测ANA更需关注。

2.类风湿因子(RF):主要为IgM型自身抗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阳性率高,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及感染性疾病也可出现RF阳性。不同年龄人群RF检测结果意义不同,老年人非特异性升高可能更多与慢性感染等相关。

四、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1.CD3+:代表总T淋巴细胞,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总体水平。儿童免疫系统发育阶段,CD3+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完善;免疫缺陷病患者CD3+常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可能有变化。

2.CD4+:辅助/诱导T细胞,CD4+/CD8+比值反映细胞免疫平衡。艾滋病患者CD4+显著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可能出现CD4+/CD8+比值异常。

3.CD8+: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CD8+可能升高。

不同人群检测免疫全套时需综合考虑:儿童需结合年龄评估免疫指标生理性变化;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发,检测自身抗体时应关注临床症状关联;长期营养不良者可能出现免疫球蛋白合成异常,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评估;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以评估病情变化。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7-27/73524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