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 2025-06-27 10:25:11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刘延平

邯郸市第一医院

 

 

 脑出血如突袭的“脑血管风暴”,瞬间危及生命,而围手术期护理则是与死神博弈的关键战场。从急症抢救到术后恢复,患者要闯过多重难关,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再出血、脑疝等致命危机。部分家属将康复全寄托于手术,却忽略术前准备与术后监护的重要性。血压变化、体位调整、日常举动,都可能成为影响病情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从三大方面解析护理要点,助力搭建科学照护体系。

 

生命体征的精密调控

1、血压管理的动态平衡

术前需逐步稳定血压,避免降压过快引发风险,可借助可穿戴设备持续监测,尤其关注夜间基础血压变化。术后血压调整需循序渐进,根据个体情况逐步回落至正常范围,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情绪,指导通过捏握减压球等方式缓解焦虑,减少情绪波动对血压的影响。

2、颅内压的间接观测

通过观察呕吐特征判断颅内压情况,若出现喷射性呕吐需提高警惕。定期检查瞳孔对光反应,两次检查间隔保持合理时长。床头抬高角度分阶段调整,从术后早期的较小角度逐步增加,避免突然变动体位导致脑移位风险。

3、呼吸功能的保护策略

持续监测氧饱和度时,注意交替更换监测部位,防止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损伤。根据痰液黏稠程度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若痰液拉丝较长,及时启动雾化治疗帮助稀释。指导患者掌握科学的咳嗽方法,深吸气后短暂停顿再轻咳,减少胸腔压力骤增对血管的冲击

 

并发症的立体防御

1、再出血的预警机制

术后早期密切关注引流液颜色变化,若出现颜色明显加深或转为鲜红,需立即警惕活动性出血可能。留意患者头痛程度及性质变化,避免任何可能增加腹压的动作,如打喷嚏时可轻压人中穴缓冲气流,降低血管压力。

2、脑水肿的渐进控制

使用冰帽降温时,注意间隔休息并做好耳部防护,避免冻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借助输液设备精准调节,确保输入量稳定。密切记录每小时尿量,若出现尿量异常增多或减少,及时排查相关治疗措施的效果及身体反应。

3、栓塞风险的全程管理

每日定时为患者进行下肢被动运动,活动范围涵盖各关节的自然活动限度。可使用间歇充气装置从足部向大腿方向顺序加压,促进血液循环。对高危患者,每日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对比强弱差异,早期发现栓塞征兆。

 

神经功能的早期唤醒

1、意识恢复的阶梯刺激

采用患者熟悉的声音、触觉及嗅觉刺激促进意识恢复,如播放常听的音乐片段,用不同质地的布料轻触肢体,交替使用咖啡豆、柠檬片等天然气味刺激感官,逐步激活大脑边缘系统反应。

2、肢体功能的保护性训练

定时调整患者肢体摆放位置,保持关节处于自然舒适状态,避免过度牵拉。指导进行肌肉收缩训练,借助阻力工具提供适当反作用力,增强肌肉力量。床旁坐立训练从较小角度开始,根据耐受情况逐步增加倾斜角度,帮助身体适应体位变化。

3、吞咽功能的安全重建

通过饮水测试评估吞咽能力,从少量液体开始,观察是否出现呛咳等异常反应。进食时调整体位,保持颈部微屈,帮助食物顺利吞咽。食物性状从细腻糊状逐步过渡到软固体,每阶段观察数天,确认耐受良好后再进阶,降低误吸风险。

脑出血围手术期护理如同精密的生命守护战,血压的细微波动、神经功能的及时唤醒,每个环节都关乎康复成败。家属的密切观察与医护的专业协作,共同构筑起抵御风险的防线。大脑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抓住关键时期给予科学护理,受损的神经有望重建连接。每一次精心照料,都是在为生命积蓄力量,让康复之路在专业护理中延伸希望。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7/73357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