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种针不能随便输!

  • 2025-06-21 18:23:38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很多人一咳嗽、发热,吃了几天药没见好,就找到医生说:“医生,给我输液吧,我想快点好。”这种自己主动找医生要求输液的情况,还真不少见!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周昭远表示:“别再这么主动找着输液了,真不是什么好事!不管有病没病,也不管什么病,我经常遇到病人要求输液。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这4类针,不要随便输!”

消炎针

有些病人只要有点感冒发热或肠炎腹泻,就要求输液用“消炎针”,也就是抗生素。

其实很多感冒是病毒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用抗生素也不能缩短病程,甚至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肠炎即使是细菌感染,口服抗生素肠道局部浓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少,而静脉输液抗生素到肠道的浓度反而低,疗效还不如口服。

通血管针

“通血管”针是很多中老年病人心中所好,不管有事没事都喜欢输点中成药注射液“通血管”。

这种习惯不知什么时候形成的,也不知有多少医生推荐,我是从来不用。原因是一些中药静脉制剂安全性差,不时有各种毒副反应的报道,而且老年人心肺肝肾功能减退,输液过多过快可以诱发心衰,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

另外,输液常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稀释,前者可能诱发加重高血压,后者可能诱发加重糖尿病,而老年人这两种病的发生率高有的老人不知自己有糖尿病,由于输液含葡萄糖而诱发高渗导致昏迷的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医师宋珏娴也表示,很多人听说定期输液可以疏通血管,防中风。这种观念大错特错。

所谓的输液疏通血管,只是暂时性地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并非永久的,且会造成药物耐受性,以后再用这些药就不管用了。正确的预防脑中风应该是先在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做好脑卒中筛查。

营养针

所谓的“营养针”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白蛋白等,这类药物只有在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或病情危重才需要静脉用,进食正常的人可以从食物或口服药物获取,没必要静脉用药。

尤其是白蛋白,价钱贵、半衰期短,不足两周的时间就被代谢掉,所以只用于急重症病人以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等。而且,血液制品无法保证不含有某种未查出来的病毒等有害物质,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用。

增强抵抗力针

“增强抵抗力”的针主要是球蛋白等。有些人以为经常输点球蛋白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得病。

实际上,球蛋白在体内也仅存几天,对正在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和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但没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而且球蛋白和白蛋白一样,是从人血中提取的,虽然采血前会检查排除肝炎、艾滋病等病毒疾患,但这些疾病的抗体产生需要一定时间,此时间内即使感染也查不出,还有可能感染其他未知的疾病,迫不得已才考虑使用,绝对不能作为增加抵抗力的常规用药。

为什么主动要求输液,输液起效快?

其实输液并不见得起效快,选择正确的药物才是关键。

比如得了肺炎,治好它药物应到肺里才行,以前有些药虽然体外细菌的敏感性试验表明它很好,但临床上并不那么理想,可能是由于肺里的药浓度太低造成的。现在很多新药能在体内有很高的药物浓度,即使是口服效果也不比静脉输液差。

什么人才要输液?

通常有几类患者需要输液:

一类是病情的确较重,为了在短时间内让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减少消化道吸收以及肝脏代谢所消耗的时间,但病情稳定后可以改为口服。

第二类药物吸收效果差,只能用静脉输液才能达到有效浓度,如抗真菌、糖肽类等药物。

第三类是吸收功能障碍或者昏迷、有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

输不输液,医生说了算!

所以不要总要求医生给输液,每个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不能说都需要输液,也不能说都不需要,应由医生进行判断,病人要做的就是配合医生。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1/73230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