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衰: 辨明类型,分期论治

  • 2025-06-21 14:43:59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心衰,也就是心力衰竭,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得了心衰,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治不好”的病。石家庄中医院心病一科副主任李永新表示,心衰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心衰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名医介绍

李永新

石家庄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心病一科副主任,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积极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对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疑难病证进行辨证施治。

“高枕无忧”可能是心衰信号

70岁的刘先生患有冠心病,最近多了个毛病,他平时睡觉只需要一个枕头,现在必须再加个高枕头才能睡着,不然就憋得难受,还咳嗽。朋友们都笑着说:“这叫高枕无忧,没事。”可到医院一检查,原来他患了心衰。

其实,早期心衰都会出现一些信号,像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如果夜间必须枕高枕头才能睡着,要想到心衰的可能。这是因为,早期心衰会使心脏的收缩力减弱,使躺下时回流到心脏的静脉血流量增加、肺活量减少等,而垫高枕头能使心脏的位置抬高,使不适症状减轻。

李主任说,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一定的严重程度,导致静脉系统淤血,出现重要脏器及组织灌注减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学“喘证”、“心悸”、“血瘀”等范畴,通过治疗,改变生活方式等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患有心衰会有哪些症状?

烦躁不安、尿少浮肿、咳嗽气喘、恶心食欲差等都是心衰的早期表现,李主任提醒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防止疾病发展,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血管病的患者更应引起注意。

现代医学将心衰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多为心悸、喘证二证并存,右心衰竭多为心悸、水肿、积聚三证合见,早期表现有胃肠道的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等,全心衰竭数证并存,所以辨证论治时,必须综合考虑。

李主任会根据心力衰竭病人发病的不同阶段,采用分期加辨证分型治疗心衰。在心衰前期,给予增补元气、活血通络法;在心衰初期,分为3型治疗,分别采用益气养阴法,升补宗气法、益气活血法治疗;在心衰中后期,给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等治疗。

中医穴位贴敷法治心衰要点

穴位贴敷属于中医外治法,依据中医经络理论,穴位是人体经络行经路线上,聚集气血充足的地方。李主任说,应用药贴贴敷在穴位上,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膏中药物,可以通过局部扩张的血管进行充分的吸收,药物中的成分充分的发挥作用,以调畅气血,利水消肿,痛经达络,可有效的缓解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针对心衰治疗常用的穴位主要有:心俞穴、肺俞穴、肾俞穴等。

●在穴位贴敷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敷药前应洗澡,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应及时请教医生。

2、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3、贴敷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

除此之外,李主任说每次贴敷时间应依据自身体质,贴敷3-4小时即可。平时按揉这些穴位也可以对心衰患者起到预防和减少疾病发作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1/73224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