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拔罐、膏方、针刺……除了三伏贴 冬病夏治还有这些好方法

  • 2025-06-20 10:25:11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的一种特色疗法,是依据《黄帝内经》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在夏天行医用药,以达到养阳固气,阴阳平衡,防治冬病的效果。

一说到冬病夏治,大家就想到了三伏贴。三伏贴因简便易行而被了解最多,流传最广。省中医院呼吸二科的武蕾主任告诉我们,其实冬病夏治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拔罐、艾灸、中药膏方、针刺……对防治冬病都有不错的疗效。

名医介绍

武 蕾

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二科主任

出诊时间:周一、三、六全天,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艾灸

古人把用艾烧灼的方法称之为灸。武蕾主任介绍说:“艾灸有多种灸法,其中脐灸和督灸是两种很好的温补元阳,改善体质,保健养生的好方法。”

“脐灸,顾名思义就是在肚脐上做灸法。”人体的肚脐叫“神阙穴”,胎儿时脐带胎盘连接母体,吸收营养和药物。这个穴位可以补助人体的阳气,因此脐灸最能达到温阳补气的作用。

督灸是在背部督脉上进行的灸法。在中医脉络学里,人体有“任督二脉”,任脉是前身的正中线,督脉是后背的正中线。“患者俯卧露出后背,背上撒一层中药粉,有利于药效吸收,然后铺上桑皮纸做隔离纸,在纸上用3斤去汁的姜末垒成一寸厚的梯形姜垛,从颈部的大椎穴开始一直到臀部的长强穴。在姜垛上加艾绒进行灸法,时间要持续1个至1个半小时。”

武蕾主任介绍,督灸对人体的温阳解表、疏风散寒作用比脐灸更好一些,这种灸法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气肿、哮喘等都有不错的疗效。另外,督灸对于关节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强直性脊柱炎也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建议一周做一次。

●膏方

“膏方用于滋补养生与调治慢性疾病,使用简便,是一种很好的调理方法。”南方人对于膏方的认识普遍比北方人强,如今在北方冬天吃膏方已经成了一种常规的调理方法。其实很多慢性病可以反季节吃膏方,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这些病好发于冬天,寒证、虚证居多,患者多是阳虚体质的人。夏天阳气旺,吃温补性的膏方顺势调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根治和缓解。

武蕾主任表示,有些人对膏方不了解,甚至认为膏方等同于食疗方。“其实我们平时喝的秋梨膏、蜜炼川贝琵琶膏都属于成膏。膏方有荤素之分,冬天做的膏方经常加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动物胶,因此叫荤膏;而夏天通常做素膏,不放动物胶而是加入一些清凉的药物,也叫清凉膏。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夏天制膏可以放入温阳药物,做成温阳膏。”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开出方子,按照方子进行煎药和熬制,做成黏稠的膏剂。一般每15毫升装入一个小密封袋,回家可以冷藏。一料膏方大概可以服用40-60天。

●拔罐

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反应于皮部表面,医生常以此为根据判断疾病的变化,诊断施治,是内病外治的方法。

夏季经脉流畅,肌肤穴位敏感,是拔罐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最佳时机。加上夏天高温多雨水湿度大,人体容易积聚湿气,这时拔罐不仅能温补阳气、增强体质、扶正固本,还能收到散寒祛湿、活血通络等效果。拔罐可以治疗气管炎、哮喘、咳嗽、高血压、胃痛、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和一切跌打损伤。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人人都适合夏季拔罐,且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

●针刺

“三伏”节气气温最高,阳气最盛,此时人体肌表毛孔开泄,经气旺盛,针刺治疗时容易激发经气,从而提高疗效,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目前,河北省中医院针对慢阻肺和肺纤维化的患者有一个惠民项目——免费针刺治疗。有慢阻肺和肺纤维化病史的患者,只需带上病历资料和影像报告,可以去省中医院呼吸二科进行报名问诊。

治疗因人而异

请医生为您“把脉”

武蕾主任提醒:“这里只是介绍几种好的方法,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冬病夏治。但是具体治疗办法因人而异,对冬病夏治感兴趣的人需要去就近医院的中医科,找医生为自己辨别一下,看看具体需要进行哪种可以选择的冬病夏治方法。”

另外,冬病夏治的核心是生化阳气,因此一切不利于阳气生发的行为都应注意,如少吃生冷酸辣之品、少用空调电扇,保持睡眠等;值得提醒的是,有过敏体质、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0/73193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