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解暑,来听听医生的方法

  • 2025-06-20 10:25:34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7月17日进入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暑热最厉害的时候,气温高、湿气大、气压低、风速小,闷热难耐。这样的天气容易中暑,中老年人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异常。石家庄市中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强在此带来切实可行的消暑方法。

老年人尤其要关注天气预报

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都可能对体弱者或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气温的高低本身就有警示作用。

比如33℃时,人就会有热的感觉,这是防暑降温的起始温度。35℃时,人体赖以散热的辐射、对流、传导形式逐渐减弱或停止,蒸发(出汗)便是最重要乃至惟一的散热方式。因此,此时应及时补足水分及钾、钠、镁等电解质。37℃,一级警报!此温度下人可能因大量出汗而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38-39℃,二至三级警报!特别是体质较弱者的心肺会不堪重负,可能出现意外,这时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防护。当气温升高到38℃,或虽然气温是35℃,但湿度过大时,便是可能发生中暑、心脑血管意外的天气。这种天气状况下,人的皮肤血流量会增加3倍以上,心输出量增加50%-70%,可以使心衰的发生率增加1倍。

科学解渴有妙法

喝水不要猛喝要慢慢喝,喝温开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水。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即含有钠、钾、镁、钙等成分的饮料;含有维生素C的饮料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体的抗氧化功能,提高暑热的损伤修复能力;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淡盐水调制法:1公升水放入1/2茶匙盐调和,每15分钟喝半杯,一天喝3-4次。

暑夏多吃各种瓜类

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清火利水,其中的纤维素可以排出肠道中腐败的食物,降低胆固醇;南瓜消炎止痛、补中益气,明朝的《饮食须知》中也有南瓜味甘、性温、入脾的记载,故有“热天半块瓜,中药不用抓”的谚语。

西瓜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尤其西瓜皮,学名叫西瓜翠衣,含葡萄糖、苹果酸、枸杞碱、果糖、蔗糖酶、蛋白氨基酸、西瓜氨基酸、番茄素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有消炎利尿降压,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胆固醇沉积,软化及扩张血管,抗坏血病等功效,还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夏季上火食欲不振,喝西瓜皮粥可以降热解暑,提高免疫力。具体做法: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与粳米同煮,先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状,放入白糖即可。

消暑还要多吃有清凉性质的蔬菜,如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多吃苦味菜,中医认为,苦味入心,心主火,苦味菜多有清心利尿功效,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外出穿戴好衣帽

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人。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衬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宜穿浅色的衣服,纯棉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如何使用凉水

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可用冷水冲淋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外出坐车时,可用冰袋冷敷降温,可到医院购买医用冰袋,或自制冰袋:准备一些湿的绒布把冰块包裹起来,再用一个干净塑料袋套上放入冰箱。出门时擦擦脸和胳膊。

洗澡还是用温水,能很好以热传递方式散热。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留意体重变化

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古人消暑三境界

古人消暑第一境界为外物消暑,消暑“四宝”为扇子、凉屋、瓷枕和冰鉴。

古时,扇子称为“摇风”,多用竹篾编成。文人墨客常在扇上作诗绘画,增添雅致,又被称为“凉友”。《西京杂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唐代时,出现了凉屋。“江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凉屋一般临水而建,采用类似水车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传到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如此往来,屋内很快凉爽。古人不但用瓷器制作出碗、碟、杯、瓶,还发明了取凉之器——瓷枕。瓷枕的枕面覆盖一层釉,冰凉沁人。据说,乾隆非常喜爱瓷枕,一次得到一瓷枕后,诗兴大发,提诗一首:“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周礼》中提到“冰鉴”,堪称古代的冰箱。冰鉴类似盒子,内部空,将冰放其中,再把食物放在冰中间。

第二境界饮食内疗。冷饮备受欢迎,诗人杨万里就大赞过:“似赋还咸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宋代冷饮已经有冰糖冰雪冰元子、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酸梅汤等。元代之后,《红楼梦》中出现玫瑰露、木樨露、玫瑰卤子汤等。除了冷饮,“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讲的是冰镇瓜果的凉爽。“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品茗也能祛热。

第三境界清心静气。白居易诗曰:“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这般超脱心境实在令人佩服。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0/73193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