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一定要好好“护心”

  • 2025-06-20 10:24:47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夏至过后,由于气温逐渐升高,人们日常出汗增多,使得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如不及时补充水分,人体的血容量就会相应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水分流失多,体内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还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拥军提醒,高温天气一定要好好“护心”。

高温天气容易诱发急性心梗

家住棉二社区,今年72岁的张阿姨,就在上个月,她刚刚经历了一次心脏的生死危机。6月30日的中午,气温达到了37℃,如常在家做家务的她,一阵胸闷气短突然来袭,按照张阿姨的话说:“喘不上气,然后出汗,大汗淋漓像是刚洗了澡。”虽说头一次经历这样的感觉,但张阿姨下意识的觉得,自己的心脏肯定出了问题。她毫不犹豫地叫了家人,立刻将其送往医院。很快,张阿姨的监测报告就出来了,果不其然:心梗了。

李主任说:“夏季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而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减少,直接影响到心肌供血,增加心脏病的发作几率。”他补充说,“人体器官都需要在一定正常温度下才能正常运作,这和身体各种酶的生物活性及机体代谢有关。高热天气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一般对心脑血管的影响最为突出,因为心、脑对酶的需求比其他脏器旺盛。当酶的功能发挥受到高热天气的影响,心脏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夏季一定要好好‘护心’。”

预防炎热带来的危险因素

炎热天气,以下情况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请大家一定注意。

易烦躁,心跳加快。高温环境下,人会变得烦躁不安,容易发脾气。情绪激动会让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变大。

睡眠差,血压不稳。炎热的天气让人辗转难眠,而且夏季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提高血压和心率的平均水平,增大心血管系统的工作压力。

出汗多,血液黏稠。夏天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中含氧量下降,出汗较多,血液黏度升高,血流不畅,心血管易堵塞,出现心肌缺血,从而诱发心梗。

吹空调,诱发心梗。宅在空调房里凉爽又舒适,但心脏可能吃不消。从低温的空调房到高温的室外,血管会突然舒张;从高温的室外突然进入低温的空调房,血管又会收缩。反复折腾导致血压波动大,可能诱发心梗,特别是血管脆弱的老年人,猝死风险增大。冷热交替还容易受凉感冒,如果并发严重感染,也可能危及心脏。

应对“酷热”

饮食清淡、少量多次饮水

李主任提醒大家,应对“酷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防暑降温:天气闷热时,室内可以开空调,但温度不宜过低(应高于25℃)且时间不宜过长,注意通风;少量多次饮水:每天的饮水量保持在2500ml左右,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都喝一些凉白开。另外,千万不要猛喝冷饮,冰凉饮料诱发心绞痛和急性心梗的例子很多,出汗多时可以补充淡盐水;饮食要清淡:尽量少吃油腻、高脂肪或口味过咸的饭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豆制品,适当吃一些瘦肉与鱼类;保证休息:要保证睡眠时间,中午的时候也可以适当休息;动静适宜:夏季运动不易过于激烈,切忌在烈日下锻炼,且不应过长时间。可以在早晚较凉爽时,选择慢跑、散步、太极等比较缓和的锻炼方式。

名医介绍

李拥军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领域:复杂高危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疑难病症的诊治。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0/73193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