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救护理要点:全面系统应对突发情况

高煜琼

井陉县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

 

 

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面前,快速有效的急救措施往往能挽救生命。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瑰宝,在急救护理领域积累了数千年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急救体系。本文将系统梳理中医急救的核心要点,结合现代临床实践,为普通民众提供简单易行的急救方案。

 

中医急救的基本原则

中医急救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其核心在于"阴阳平衡"与"气血调和"。现代研究证实,针灸可通过刺激神经系统释放内啡肽等镇痛物质,中药复方可通过多靶点调节改善微循环。例如,安宫牛黄丸中的牛黄、麝香等成分具有明确的抗炎、抗惊厥作用,其急救效果已通过多项临床研究验证。

 

常见突发情况的中医急救方案

晕厥急救

症状识别: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急救要点:立即取平卧位,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针刺人中穴(鼻唇沟中点)强刺激,配合合谷穴(手背虎口处)艾灸百会穴(头顶正中)至苏醒十宣穴(十指尖)点刺放血,每指1-2滴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头部过低,防止呕吐物误吸。

中暑急救

症状识别: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皮肤干热

急救要点:迅速转移至阴凉处,脱去外衣刮痧疗法: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拭,至皮肤出现紫红色痧斑口服藿香正气水1支,配合绿豆汤解暑十滴水外擦太阳穴、印堂穴注意事项:高热患者需配合物理降温,忌用退烧药。

哮喘急性发

症状识别:呼吸急促、喉中哮鸣、胸闷如窒

急救要点:立即取半坐位,保持呼吸通畅指压天突穴(胸骨上窝中央)深呼吸时配合艾灸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鲜生姜切片含服,或煎服小青龙汤注意事项:需备好急救药物,及时就医。

心绞痛发作

症状识别: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放射至左肩

急救要点:立即停止活动,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舌下含服药物针刺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强刺激艾灸至阳穴(第七胸椎棘突下)注意事项:疼痛持续15分钟不缓解需立即就医

 

中医急救特色技术

针灸急救

神经调控:针刺内关穴可激活迷走神经,调节心率和血压。研究显示,针刺内关穴可使心率变异率提高15%,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免疫调节:足三里穴刺激可促进白细胞介素-2的分泌,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临床试验表明,定期艾灸足三里可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30%。

疼痛管理:合谷穴刺激可触发"闸门控制理论",抑制疼痛信号传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针灸列为疼痛管理的推荐方法。

中药急救制剂

安宫牛黄丸:除传统高热神昏外,现代研究显示其对脑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北京天坛医院研究证实,在发病4.5小时内使用可改善预后。

生脉注射液:临床用于休克、心力衰竭等危急重症,可快速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其成分人参、麦冬、五味子具有明确的强心、扩血管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在心绞痛急救中,可舌下含服10粒,3分钟内起效,作用持续2小时。其活血化瘀功效已通过多项RCT研究验证。

 

中医急救注意事项

准确辨证:需分清寒热虚实,避免误治

操作规范:针灸需专业人员操作,非专业人员可改用点穴法

及时就医:中医急救为临时措施,需及时送医

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老人需特别注意用药剂量

禁忌症: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放血疗法

 

现代急救与中医结合

现代急救体系与中医急救可形成有效互补。在心肺复苏中配合针灸,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在创伤急救中配合中药外敷,可减少感染风险。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急救可使抢救成功率提高20%30%。

 

中医急救护理以"简、便、验、廉"为特色,在突发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掌握基本的中医急救技能,不仅能自救互救,更能为专业救援争取宝贵时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急救方法不断得到科学验证和创新发展,将在未来急救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dujia/2025-11-24/75810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