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身体里的大挑战”:揭秘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郭巍巍

河北省儿童医院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密切关注着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但有时候健康的威胁悄然潜伏,“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隐匿在孩子身体里的“劲敌”,会影响宝宝的健康,但是大部分家长对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不了解,下面为各位家长详细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什么是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属于一种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容易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源于T淋巴细胞,一般情况下,淋巴细胞出现异常,人体免疫系统“卫士”负责抵御外来病菌入侵。但在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体内,淋巴细胞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反而会出现异常增殖,聚集形成肿瘤。尤其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肿瘤细胞形态的异型性,且体积较大,这会扰乱小儿身体正常组织的空间。

 

引发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因素

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疾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基因易感性有关。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部分患儿体内可能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例如NPM-ALK融合基因,会使淋巴细胞的生长调控机制异常分裂。正常的细胞生长、分化、衰老有一个过程,然而NPM-ALK融合基因突变会打破正常的细胞生长分化平衡,增加肿瘤发生几率。免疫系统异常也是导致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重要因素,

儿童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或因后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使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会影响免疫系统正常功能,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容易入侵机体免疫系统,增加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生风险。环境因素也是诱发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辐射也会增加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病率。

 

对孩子健康的重重危害

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对小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症状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体积逐渐增加,质地变硬,用手触摸能够摸到肿块,一开始不痛不痒,但随着疾病进展,肿瘤细胞将通过淋巴循环、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随后可能侵入小儿的肝脏、脾脏、骨髓。入侵肝脏会严重影响人体的正常代谢、解毒功能,可能引起小儿黄疸、肝功能异常。肿瘤细胞入侵脾脏会导致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小儿会出现贫血、出血倾向。肿瘤细胞累及骨髓容易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阻,小儿会出现面色苍白、极易疲劳问题,小儿更容易感染。这是因为骨髓无法生产足够的健康血细胞。此外,小儿可能伴随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

 

防治之路携手共进

针对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科学防治十分重要,预防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虽然无法做到完全杜绝,但是通过科学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病率。

首先,孕期准妈妈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例如有害化学试剂,避免进入辐射环境,这能够为小儿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儿成长过程中应及时接种疫苗,可以增强孩子对常见感染源的抵抗力。

其次,合理膳食,保证小儿营养均衡摄入,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可以促进免疫系统发育,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可以增强免疫系统。

最后,减少抗生素使用,避免扰乱小儿自身免疫平衡。

当确诊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后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化疗是治疗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首选方案,依据病情、小儿身体耐受程度,选用适合的化疗药物按疗程给药,可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针对存在特定基因异常的患儿选择靶向治疗药物可以在减少对正常细胞的“误伤”情况下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当小儿肿瘤局部病灶变大时可以选择放疗辅助治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缓解患儿症状。

此外,在小儿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全程陪伴,给予小儿足够的心理支持,鼓励小儿,帮助其树立康复治疗信心,能够让小儿勇敢面对漫长而艰辛的治疗过程。然后就是定期复查监测病情,便于调整治疗策略。

总之,了解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守护小儿健康的关键。家长们了解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能够为小儿成长路上多一份安心守护,为小儿撑起远离病魔的“保护伞”。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dujia/2025-11-23/75780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