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太慢的原因

临床上正常健康的成年人在静息状态下的心跳次数,应该在60~100次/分之间。
如果心率小于60次/分就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缓在临床中有以下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可以分为病理性因素和生理性因素两种,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现象,一般心率和脉搏在50~60次/分,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是不需要经过治疗的,常见于正常人在睡眠中或者士兵、建筑工人、运动员这类体力活动比较多的人,而运动员的心率就会经常在50次每分左右;另一种情况就是疾病导致的心动过缓,这种情况就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首先心脏传导系统本身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心跳缓慢,例如传导系统出现了退行性改变引起传导阻滞,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者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心律失常就会引起心跳慢;第二,药物的因素,比如常用的降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或者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也会引起心动过缓的发生;第三,其他疾病也会引起心跳减慢,包括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等;如果是原发疾病导致的心跳继发过缓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的处理和治疗原发疾病,才能改善心动过缓的情况。
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心动过缓,都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最好是到心律失常的专病门诊进一步的就诊,明确相关的诊断。

心跳太慢主要原因有窦性心动过缓和非窦性心动过缓,部分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正常人群中。

窦性心动过缓主要原因有病窦综合征、心肌病变、继发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慢快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等。部分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运动员、青少年等正常人群中。

非窦性心动过缓皆为病理性,并且心电的冲动起源不来自窦房结,而来自于窦房结以下的异位心律,包括心房异位心律、房室结异位心律和室性异位心律。

一旦出现心动过缓,需要明确心动过缓的类型,是窦性还是非窦性,还需要查找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此外,药物治疗和起搏器治疗,是治疗心动过缓的重要手段。

心跳缓慢是指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其原因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

1.生理性原因:一些健康的青年人、专业运动员会出现心跳缓慢的情况,这些人心率可能一直低于60次/分,没有不适症状,而且没有任何疾病,是不需要特殊处理的。此外正常人在睡眠时心率可在每分钟45~60次之间,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2.病理性原因:临床上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心跳缓慢,如颅内压增高、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肌病、甲状腺功能减低、颈椎外伤等。

当出现心跳缓慢的情况时,应注意区分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对于生理性的心跳缓慢,一般无需治疗。而对于病理性的心跳缓慢,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及早明确病因,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治疗,以减少疾病的不良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10-23/74801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