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疗学术会新形式:佛山功夫—早期肺癌治疗 "外科 VS 放疗" ,一场精彩绝伦的 "攻防战"

  • 2025-09-01 10:15:53   
  • 李明朝
  • 健康

在不久前举办的佛山第四届放射外科高峰论坛现场,上演了一场与传统很不一样的医疗学术会,很是有趣,与大家分享

中国医疗界首次将佛山功夫 "刚劲精准、柔化兼容" 的精神融入学术,打造功夫创意辩论

平日里严谨的医学大咖秒变 "武林高手",围绕早期肺癌治疗展开 "外科手术派 VS 放射外科SBRT派" 的巅峰对决,专业白大褂下藏着的幽默有趣的灵魂,让严肃医学秒变"江湖论剑" 现场!

 

江湖对阵揭晓

"快准狠" 手术刀 VS "无创雕刻" 射线束

"洪拳大师黄飞鸿" 王恩敏教授与 "功夫之王李小龙" 杨军教授是本次比武的主持:近几年肺结节检出率渐高,大家对早期肺癌的关注也越来越深 —— 而过去这些年,早期肺癌治疗的‘江湖’里,不同疗法各展所长、风云跌宕。

这场‘早期肺癌治疗武林大会’,不讲门派高低,不拼‘内力’强弱,只论疗效好坏,只凭证据说话!欢迎各位‘英雄’登台,为患者找出最优解!

双方阵容豪华,各派高手自带"功夫人设":

手术外科派:以 "快准狠" 为心法,主打 "刀光剑影除病灶", 辩手是"盖世英雄方世玉" 之称的张华教授。

SBRT 放疗派:凭 "精准无创" 立足,擅长 "无形射线无创杀瘤",辩手是"一代宗师叶问" 的袁智勇教授。

究竟是手术外科 "刀到病除" 更胜一筹,还是放射外科 "无形胜有形" 更得人心?一场精彩绝伦的 "攻防战" 就此展开!

 

PART1:外科为王,刀到病除

- 外科辩手-  

盖世英雄方世玉——张华教授

手术刀是 "洪拳铁骨",根基稳、快准狠切除病灶

张华教授一开场就亮出 "外科为王" 的底气,气场全开:
早期肺癌越来越多,及时根治是关键!外科手术凭借精准切除、淋巴结清扫等优势,成为早期肺癌的一个首选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传统手术创伤大,如今已进化到“ 20 公分刀口缩至 2 公分,四孔变单孔甚至无孔”的微创技术 ,根基扎实、刀刀精准。

他援引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 版)》硬核佐证:"指南明确,外科手术根治术是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推荐的优选局部治疗方式;根治性的外科手术切除(解剖性肺切除 和纵隔淋巴结清扫 / 采样)是早期NSCLC推荐首选的标准术式;即便是同期多原发肺癌,手术也是 2B 类推荐证据的首选。"

接着,张华教授抛出微创手术的核心优势:

♦ 微创精准:微创技术直接切除肿瘤病灶,创伤小、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 分期明确:淋巴结清扫既能明确肿瘤分期,又能清除潜在转移灶,降低复发风险;

♦ 病理支撑:术后可获取肿瘤组织,明确病理分型和基因检测结果,为后续治疗提供精准依据。

最后他不忘 “出招”提问:“SBRT 还需更多高级别证据支撑;针对中央型肺癌,会发生放射性食管炎、心脏损伤等情况吗?”

 

PART2:SBRT 为王,无形胜有形

- 放疗SBRT 辩手 -

一代宗师叶问——袁智勇教授

射线束是 "无形咏春",无创体验佳,精准巧消融肿瘤

面对外科派的强势进攻,袁智勇教授以 "无形胜有形" 的 "咏春心法" 从容应对,先甩出真实案例:

"69 岁患者3年前左上肺术后,右上肺又现结节,按指南该'再来一刀',但患者直言' 微创手术也得难受 3 个月,半年才恢复 90%'。后来我们用射波刀做了 5 次治疗,每天半小时,早上 8 点治完,9 点接孙子,生活完全没耽误!4 年后复查,仅 15ml 肺纤维化损伤,全程无创无感。"

随后,袁教授援引多项重磅研究 "拆招":

♦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指出:不适合手术和拒绝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可首选SBRT。

♦ JCOG0802 研究:发现两公分和两公分以下的低风险恶性结节仅需局部切除,无需肺叶切除;

♦ 西方单臂验证研究:1000 余例≤3cm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局部切除后无复发,生存率接近100%;

♦ 复旦肿瘤陈海泉教授最新研究:低风险患者(如磨玻璃成分为主)无需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清与不清生存曲线完全重叠。

"外科从肺叶切除到局部切除、从开胸到微创,一直在向 ' 更小创伤 ' 进化,那无创的 SBRT 不更是完美的选择吗?" 袁教授反问后,亮出 SBRT 的 "硬核数据":


15 年前,STARS研究及ROSEL研究原计划入组 300 例随机对照病例,虽因入组慢未完成,但对两项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显示:SBRT 组 3 年无进展生存期(PFS)高达 95%,显著优于外科组的 79%(存在统计学差异)。

"以前觉得 SBRT 生存率差(5 年约 70% vs 外科 80%),是因为我们日常治疗的中位年龄是74 岁+年老体弱患者(日本治疗平均年龄是80 岁 +),而研究中 SBRT 组患者中位年龄 66 岁,和外科组(63-64 岁)相近 —— 原来在适龄患者中,SBRT 这么优秀!" 

袁教授还补充免疫学专家观点:外科切除含肿瘤抗原的淋巴结,可能削弱机体抗肿瘤免疫,这也是 SBRT 的潜在优势。最后呼吁各外科大佬联合开展 3 期随机对照研究。

 

PART3:江湖 "观战团" 支招

重兼容,以患者为中心才是正道

这场对决不仅有主角交锋,台下“武林名宿”也纷纷发声,给出 "中立高见":

大侠霍元甲杨学宁教授

研究差异大,需 "量体裁衣"

不同研究结果天差地别,比如JCOG0802 研究生存率 90%+(对于特定早期肺癌,肺段切除术的生存效果不劣于甚至优于肺叶切除术),而北美RTOG 0804/53 研究仅 50%+,关键是患者人群不同。而且关注 5 年还是 10 年生存,结论也不一样 —— 年轻人可能要 10 年数据,老人可能关注 5 年就足够。

他明确,严格筛选的患者中,SBRT 和微创手术疗效、生存相当,但各有适用场景:

SBRT “无创无感” 优势,适合年老体弱、心肺功能差、不愿手术(比如职场上升期怕泄密的公务员)或病灶稍大时备选的人群,能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手术则适合需要病理指导后续治疗、怀疑淋巴结转移或病灶稍大的患者。

留洋才女佛山十三姨卢秋霞教授

各有所长,通融并进才是赢

少林武当、南拳北掌,各有所长,没有谁绝对更强!不管外科、放疗科还是呼吸科医生,都该以疾病和患者需求为中心,而非技术或科室利益为先。

外科微创在进步,SBRT 精度在提升,让两者都成为患者的可选方案,才是双赢! 

淄博英雄陈真李泽树教授

两大疑问待解答,需警惕潜在风险

"我有两个疑问:一是现在都用 5 年数据判断疗效,但有些早癌不干预,5 年也没事,5 年标准够不够?二是 SBRT 是 ' 无形的箭 ',但10 年后照射组织会不会有损伤?SBRT局部复发率,我觉得可能会超过外科局部切除的 8%。" 

他强调:"有情的刀、无情的剑,各有优劣,现在外科创伤也小了,关键是明确各自长处和优势,互补协作,共同探讨抗癌方案。" 

 

PART4:终极总结

平局!最好的疗法是 "量体裁衣"

最后,"洪拳大师黄飞鸿" 王恩敏教授与 "功夫之王李小龙" 杨军教授联手 "判局":本次对决,平局!

江湖路远,医学不止。最好的疗法从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量体裁衣。外科与 SBRT放疗 就像少林与武当,同源异流,终极目标都是治好患者。

两位专家表示,今日对决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 无论手术刀还是放射外科,能为患者带来生机的,都是 "武林正道"。愿各派今后强强联手,共同抗击肺癌这一病魔。

互动话题

这场佛山功夫与医学学术的碰撞,是不是让你对早期肺癌治疗有了新认知?

如果是你,会选"快准狠"的手术刀,还是"无形胜有形"的SBRT放疗?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一起为抗癌 "支招"!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9-01/73938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