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容易疲劳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容易疲劳

####(一)睡眠不足或质量差

正常成年人一般需7-9小时高质量睡眠以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若长期睡眠不足(如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大脑与身体无法充分休息,会致身体能量储备消耗,进而出现容易疲劳情况。儿童青少年处生长发育阶段,睡眠需求更多,学龄前儿童需10-13小时睡眠,学龄儿童需9-11小时睡眠,睡眠不足显著影响其学习能力与日常活动精力状态。女性生理期时,因体内激素变化,可致睡眠质量下降,更易感疲劳。

####(二)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人群,身体新陈代谢速率减慢,心肺功能未获有效锻炼,肌肉力量与耐力下降。如每周运动时间少于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者,相较经常运动者,日常活动中更易现疲劳感。随年龄增长,身体机能渐衰退,若不保持适当运动,疲劳感更明显,老年人每周也应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维持身体活力,否则易现行动迟缓、容易疲惫等情况。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容易疲劳

####(一)贫血

贫血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常见综合征,缺铁性贫血较多见,因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等致体内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进而致氧气运输能力下降。患者可现面色苍白、容易疲劳、头晕等症状,儿童青少年处生长发育快速期,铁摄入不足易引发缺铁性贫血,女性孕期或月经量过多时也易发生贫血致疲劳。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激素对人体新陈代谢具重要调节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身体能量消耗降低,患者可现畏寒、乏力、容易疲劳等症状,还可能伴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表现,老年人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几率相对较高,且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而长期处容易疲劳状态。

####(三)心血管疾病

例如冠心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供血不足,患者活动时心脏需氧量增加,但供血不能满足需求,可现胸闷、胸痛、疲劳等症状,尤其体力活动后疲劳感更明显。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也常感疲劳,且随病情加重,疲劳程度可能逐渐加剧,此类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常见。

###三、其他因素导致的容易疲劳

####(一)营养不良

长期挑食、节食或饮食不均衡可致营养不良,如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时,会影响身体能量代谢与生理功能。维生素B1参与能量代谢过程,缺乏时致丙酮酸代谢障碍,影响能量产生,使人容易疲劳;蛋白质摄入不足致身体修复与维持正常功能能力下降,也易引发疲劳感,青少年长期营养不良,不仅影响身体发育,还致学习时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二)压力与情绪因素

长期处高压力状态下,人体持续分泌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等,皮质醇长期升高影响身体代谢与神经系统功能,致疲劳感。如长期面对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人群,易现慢性疲劳状态。抑郁症患者常伴显著而持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同时也现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症状,女性患抑郁症几率相对较高,需关注其情绪状态对疲劳产生的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7-16/73414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