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注过罕见病吗?
- 2025-06-25 18:25:36 互联网
- 健康
张松筠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河北省药学会罕见病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顾名思义是指发病率很低、很少见的一类疾病。罕见病的界定,全球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全世界已知罕见病7000余种,占人类疾病的10%。整体来讲,罕见病并不罕见,全球罕见病患者大约3.5亿人,每年新出生的患儿超过20万人。在美国,罕见病影响人数超过3000万人,中国预计可达数千万人。
罕见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极低,患病人数少且人群分散。其中80%由基因缺陷导致,具有遗传性,50%于儿童期发病,30%于5岁前死亡。常累及人体多器官、多系统,呈慢性、进行性耗竭性发展,多为终身疾患,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我国,罕见病以先天性畸形、内分泌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为主。
中国罕见病的诊治现状
罕见病的知晓率低 这与罕见病患病率和发病率极低、患病人数少且人群分散有关。2018年中国罕见病调研报告显示,不仅普通民众对罕见病了解甚少,医务人员对罕见病的了解状况也不乐观。
罕见病的临床诊断能力不足 临床工作中,罕见病就诊难,常常难以确诊。即便在美国,每位罕见病患者平均需要7.6年,经历8位医生,被误诊过2-3次后才能确诊。许多罕见病人被长期漏诊,甚至是误诊,一些罕见病的诊断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大多数罕见病需要多学科、跨专业的临床专家以及医学遗传学专家协作才能精准诊治。
罕见病治疗可及性差 罕见病的治疗方案极度缺乏,目前7000多种罕见病中,只有不到5%有药物治疗。因而治疗罕见病的药物又称“孤儿药”,大部分费用极其高昂,每年治疗费用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上百万,加上社会保障不足,多数患者及家庭难以承受。患者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严重。
罕见病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努力成果
规范临床诊疗,提高医生诊治水平
比罕见病更加罕见的,是会看罕见病的医生。严重的漏诊与误诊常常源自医生对罕见病的认知不足,提高医生诊治水平,是减少罕见病漏诊和误诊的重要措施。制定罕见病标准化诊疗方案(临床路径),可有效提高医生的诊治水平。
临床路径是建立在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等规范性文件基础上的,然而目前大多数罕见病缺乏临床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为了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促进临床诊疗规范化,北京、上海等地医学机构积极开展罕见病临床诊疗的规范工作。戈谢病、庞贝病等罕见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治规范研究、《可治性罕见病》规范性诊疗意见、《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释义》等规范性文件应运而生。
二代测序的临床应用改善了临床诊疗诸多问题。绝大多数罕见病由遗传变异所致,通过适当的基因检测方法可以得到病因诊断。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产前诊断及植入前筛查有助于预防绝大多数基因缺陷性罕见病。伴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推广,罕见病的诊断率显著提高,确诊时间缩短,成本降低。当然,对临床基因数据的深入解读、病人的治疗指导和预后监测均需进一步提高。
精准医学下的基因治疗正给罕见病患者带来希望。基因治疗指的是通过修改基因来治疗疾病。具体来说,就是注入、添加一个健康的基因以替代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变异基因,永久恢复蛋白质表达,改善患者症状。2012年以后,多种基因治疗药物在美国、欧盟获批上市。与此同时,国内基因治疗的研发与产业化也进入快车道。
重视罕见病的科学研究
由于绝大多数罕见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并不明确,罕见病研究任重道远。更由于罕见病病例数极少,患者分散,跟踪随访不足,采集数据困难……罕见病研究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严峻形势,国家逐步加大对罕见病研究的科技投入和研究支持,同时建立罕见病多组学整合的临床数据库及多中心临床生物样本库,以便有效整合临床诊疗信息、探索诊断和治疗罕见病的精准手段,同时为罕见病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严谨的数据支撑。
在中国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国罕见病科研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已持平,某些领域甚至领先于国际水平。如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建立了2000多种罕见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方法,初步建立了中国人群罕见遗传病基因突变数据库。2018年7月23日,中国第一本关于罕见病的综合性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罕见病研究报告”出版发行。2018年10月30日,《基于中国1500万余例次住院病例的121种罕见病现况分析》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这是首篇关于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大数据研究的论文。文章初步探索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121种罕见病在全国三级甲等医院住院人群中的住院例次、种类、省市分布、年龄分布及重复住院率等,为进一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罕见病注册数据库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提高药物的可及性及社会保障
罕见病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医疗机构、政府、企业、患者、新闻媒体等多方面的协作努力。
近些年,政府对罕见病诊疗和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罕见病相关政策措施也陆续出台。
“国家罕见病诊治与保障专家委员会”“中国罕见病联盟”相继成立;121种罕见病纳入其中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开启了我国清单制认定罕见病的篇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支持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逐步争取将“孤儿药”纳入医保目录;鼓励罕见病用药进口注册的通知;出台罕见病药物上市绿色通道政策……
与此同时,在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下,在医学学术团体、罕见病、慈善机构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协助推动下,罕见病的认知和救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整体而言,我国对罕见病治疗的可及性已经实现了较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罕见病药品被引进中国,大部分罕见病用药也已能够获得较好的保障。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5/73330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打牢“病有所医”制度基础 医疗保障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2025-06-25 14:53:38
- 11岁儿童身高定格在137cm!家人后悔:给娃“补”错了2025-06-25 14:50:03
- 17条防癌细节,看完受益一辈子2025-06-25 14:49:32
- 国家药监局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2025-06-25 14:48:58
- “消”字号产品变身通鼻“神药”,医生:副作用大后果严重2025-06-25 14:08:20
- 福建首部省级医疗卫生领域两岸共通标准发布2025-06-25 11:27:49
- 冠心病的早期识别要点2025-06-25 08:51:38
- 内分泌糖尿病护理的健康管理要点2025-06-25 08:51:07

-
心理健康有问题的青少年更爱上网
2025-05-07
-
世卫组织强调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 呼吁推动卫生公平
2025-05-07
-
南北医疗强手联袂,共启质子治疗研发新篇章
2025-05-06 15:58:36
-
健帆生物:通过低息负债可以优化财务结构、支持项目建设、提高公司运营灵活性
2025-05-06 15:53:25
-
健帆生物:公司产品没有出口至美国,核心原材料亦不从美国进口
2025-05-06 15:52:53
-
贵州省卫健委副主任、疾控局局长田艳已被免职
2025-05-06 15:50:01
-
社保缴满多少年才能退休?社保卡要交多少钱?一文读懂社保那些事!
2025-02-21 09: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