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可以康复

  • 2025-06-21 10:26:23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吃个饭、洗个脸、刷个牙都有可能触发疼痛的机关,生活中,很多人受到三叉神经痛的困扰。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是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50-70岁期间发病率最高。三叉神经痛究竟是哪个部位的疼痛?遇到什么样的症状我们可以考虑是三叉神经痛?怎样治疗?听听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钱涛主任的讲解。

名医介绍

钱涛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从事神经外科专业30年,具有良好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经验丰富。

都是错位血管惹的祸

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疼痛……许多患者形容得了三叉神经痛极其痛苦。钱主任介绍,三叉神经痛多发生在一侧面部,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90%的患者疼痛范围仅限于一侧面部,上唇、鼻翼、口角、门犬齿和颊黏膜等处疼痛最为常见。疼痛侧常常有触发疼痛点,如上下唇、鼻子周围、口腔内外、牙齿周围等,轻触即可诱发。”

随着病情加重,疼痛每天可达几十次,甚至数百次。一些患者在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的剧烈疼痛。不少患者因为惧怕疼痛,不敢洗脸、刷牙、剃须、进食,时间长了导致营养不良、面色憔悴、情绪低落等,病程可能绵延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个别病人甚至产生精神抑郁。

据了解,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明确的病因,如肿瘤、血管病变或颅底畸形等,压迫或刺激三叉神经而引起面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不明确,但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微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干段造成的。

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1、牙痛:牙齿周围持续性疼痛,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病,遇冷热刺激加重,疼痛部位深,无电击样疼痛,牙科检查一般都能发现存在牙齿疾病。

2、偏头痛:是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紊乱导致的一侧头痛,发病前常有心情烦躁、视力模糊、恶心等症状,多为搏动性跳痛、胀痛,持续时间为数小时甚至数天,情绪紧张或者疲劳时加重,口服一般止痛药有效。

3、舌咽神经痛:疼痛局限于扁桃体、舌根、咽及耳道深部,表现为阵发性疼痛,性质类似三叉神经痛。吞咽、讲话、呵欠、咳嗽常可诱发。在咽喉、舌根扁桃体窝等触发点用4%可卡因或1%丁卡因喷涂可阻止发作。

4、副鼻窦炎:可由上颌窦、筛窦、额窦等炎症所致的面部疼痛,疼痛程度与体位变化有关,为持续性的胀痛、钝痛,无扳机点,疼痛不固定于单侧面部。副鼻窦引流手术能治愈,X线或薄层CT颅脑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

5、不典型面部神经痛: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多见于青壮年,疼痛不沿神经分布,疼痛较弥散、深在、不易定位,无扳机点,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时伴有交感神经系统症状如流泪、面部潮红、鼻黏膜充血等,用血管收缩或非甾体类止痛药往往有效。

6、三叉神经炎症:多由病毒感染、糖尿病等导致三叉神经脱髓鞘病变,疼痛为持续性,可为单侧或双侧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三叉神经感觉功能减退,或伴有三叉神经运动功能障碍。

手术首选微血管减压术

经过治疗,很多患者可以康复,并且回到正常生活中,那么如何治疗三叉神经痛呢?钱主任说:“三叉神经痛初期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因为患者起初发病的时候并没有十分严重,但是分布区域具有特点,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如卡马西平,但长期服用此药有嗜睡、眩晕和消化障碍等副作用。随着患者病情加重和对药物产生耐受反应,药物就要加量,加之药物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在药物作用越来越弱、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患者不应在持续吃药,应该选择其他的治疗方法。”

钱主任强调,三叉神经痛可通过药物控制,但长期服药或持续加大药量有可能产生严重的耐药性,还会引起头晕、肝功能损害、血小板下降等副作用。因此当三叉神经痛严重影响生活,药物难以控制疼痛,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具有完全保留神经功能,术后发病症少、发病率低的特点,特别适合三叉神经存在明确血管压迫的患者。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无副作用,不影响生活质量,是目前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1/73218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