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消耗的气血这样补

  • 2025-06-20 14:44:01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一夏无病三分虚,在伏天里,人们只要稍一活动就一身汗,这是夏季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反应。但是,不少老年人表示,出汗后虽然很舒服,但是过后却常常会浑身没劲、口干、无精打采。河北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何红涛针对此,为大家带来一些补气血的方法。

少开空调,出健康汗

何主任介绍,伏天是出汗的季节,此时人体阳气在表,腠理松泄,毛孔开放,正好顺应着阳气向外的趋势,出透汗,尽情地把湿浊寒毒排出体外。人体的皮肤通过毛孔能起到调节体温作用,出汗还能让人体保持一个合理的温度。但是,现在人们都怕热,整日开着空调,年轻人阳气旺盛可能不觉得,人过中年,再这样吹,可能就会寒气入骨,对身体健康不利。所以何主任还是建议大家在不太热的时候到外边去晒晒太阳,活动活动,出出汗。

虽然出汗有诸多好处,但是出汗多少却因人而异,因身体而异,最好的状态是全身出汗均匀,微微汗出,次数不要太多。甲亢和结核的病人比平常人要出汗多,胖人比瘦人出汗多,吃了辛辣食物或紧张时比平时要出汗多。因此,不同的人要和自己对比,如果以前的同期出汗少,现在突然出汗多了,就需要警惕了。但如果是不易出汗的人,可以活动,也可以喝些加姜片的粥,能迅速出汗。

汗出过多容易虚,补虚可试试这些方法

中医上说,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出汗多了,大多数人会出现浑身无力、口干、无精打采等表现。何主任称,这是心液丢失得太多的缘故,夏季消耗大容易伤心,因此,不同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饮食方法,补补气血。

◆普通人出汗后,嘴干口干,这时要及时补充温开水,或者饮用运动饮料,运动饮料中一般都会添加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恢复体力,也可以饮用淡盐水。

◆如果是白天,在清醒的状态下,稍微一活动就会出大汗,汗出后,没劲、发冷,不想说话,这是虚的表现,多数跟气虚和阳虚关系紧密。这些人可以咨询医生,辩证自己的情况,如果是阳虚严重,则可以将人参、黄芪煮粥或煲汤饮用。如果是普通人,以下几种饮食都是平补的,可以放心食用。

西洋参芡实排骨汤。做法:排骨250克,西洋参25克,淮山25克,芡实24克,陈皮0.25块,姜2片,盐适量。将排骨焯水后,加入其余原料炖煮1小时,之后加入盐。此汤具有补气提神、滋养生津、消除疲劳的功效。西洋参养阴、补气、生津,芡实益肾、固精、补中,淮山健脾、补肺、安神,陈皮燥湿、理气、化气,猪排骨滋养而不肥腻,合而为汤,滋阴而不燥热,补益而不亢进。或将西洋参片直接泡茶饮。

红枣山药粥。做法:将大米和山药块放入水中煮粥,再加上几颗撕开的红枣,煮30分钟即可。此粥非常适合孩子和老人吃,易于消化。山药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

◆盗汗,晚上容易出汗,睡醒了就没有了,同时伴随手心脚心发热,心里烦躁,舌头没有舌苔。这些症状多见于阴虚者。这些人可以用麦冬、五味子、百合来泡水喝,也可熬粥或煲汤饮用,补阴虚。

◆对于平日出汗多的人,可以适当吃些酸性的食物,如西红柿、葡萄、橘子等,酸性食物有收敛功效。

身体各部位出汗,都代表啥疾病

正常的出汗应该是全身均匀的,但是一些人却是某一部位特别爱出汗,何主任也分析了这些非正常出汗的原因。手脚心爱出汗,除了和紧张有关系,经常手脚心出汗,还伴有心里烦躁、嘴干、咽干、口干、燥热的状况,多是阴虚有热的表现。如果还有身上沉重不爽利、嘴发干、大便不成形,还可能和脾胃湿热有关系。腋下出汗,也与紧张有关系,还可能是心气虚的表现。心胸汗多,还会出现心慌、失眠、胸胀、思虑过重,也多与心脾虚有关系。还有些中风的患者多会半身出汗,患病的一侧不出汗,正常的一侧身体出汗。另外,何主任还提醒,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时伴轻度老年痴呆,往往会在吃了控制血糖的药后,忘记了,再服用一次,这样容易引发血糖低,也容易引起大汗出、气短、心慌、头晕的症状,一定要注意。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0/73201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