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天气 脑血管病人牢记“120”自测方法

  • 2025-06-20 14:43:43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每年的七八月份都是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资料显示,在33℃以上的高温天气下,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副主任董梅解释,人体在高温环境里易出汗,导致血液中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变高,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名医介绍

董 梅

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区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脑血管疾病专业、周围神经疾病专业、多发性硬化病专业、头晕专业等。

出汗缺水  增加脑血管病患病风险

近日,65岁的张女士因天热贪吃冰镇西瓜导致频繁腹泻,吃了止泻药并未见好转,第二天竟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的症状,家属见状立即将张女士送到附近医院就诊,神经内科医生经过查体及头部影像学检查后诊断其为“腔隙性脑梗死”。经过改善循环及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并平安出院。

董主任介绍,夏季有很多像张女士这样的患者,大量出汗或者腹泻导致机体水分丧失,未及时补充水分,使血液黏度升高、血小板聚集,进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此外,高温天气心率较平时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脑部供血相对减少,增加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夏季,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一些症状缓解了,但由于天热,脑供血不足患者也会出现头晕、头痛、迷糊、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类似中暑,所以往往会被人忽视,但要知道这些症状未必是真中暑,还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尤其是本身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的人群,更应该注意辨别,否则极易发生脑中风。

牢记“120”自测方法

董主任给脑血管病患者提供了自测疾病的方法——“120口诀”。她进一步解释说,“120口诀”核心是关注“1”张脸、“2”只胳膊、“0(聆)”听语言。“1”张脸:口眼歪斜,吃东西流口水,不能鼓腮,最简单的动作是吹口哨,吹口哨时是否漏气,言语是否含混不清。“2”只胳膊:手伸出来,双手放平,数十下,看两边肢体能否保持平衡。“0(聆)”听语言:完全性失语,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或者不完全失语,找不到词去表达清楚。董主任说,当发现有上述任何一项的症状,家属就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将患者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而不是因为症状轻微并不特别难受就忽略或者仅仅让患者休息观察。

提醒:避免得病,要注意“静心”养生

董主任说,预防夏季脑血管病突发,要切记不能擅自停药,应坚持服用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高血压患者注意坚持服用降压药等;其次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患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特别是早晨起床应该饮用一大杯水,来补充夜晚的失水量。上午可以适当多喝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才去喝。脑血管功能对气温变化最为敏感,气温的骤然升高或降低,都会诱发脑血管病发作。盛夏时节暑湿重,易发生湿热症,故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之物,尤其要避免暴饮暴食。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每日的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及豆类制品,多喝绿豆汤等。

另外,她提醒广大老年朋友要注意“静心”养生。应该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精神愉悦,避免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切不可把小事放大,导致心火内生、情绪失控、过度愤怒或紧张而诱发脑血管疾病。同时,在盛夏还应尽量避免过多讲话,不做紧张的脑力思考,以免劳神伤气。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0/73201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