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手把手教你穴位保健

  • 2025-06-20 14:43:07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本报记者 张惠菊

穴位就像人体的开关,能排能补,比如用针灸、拔罐在穴位上可以排湿排毒,在穴位上艾灸则可以补阳益气。现在正值三伏,大家用三伏贴贴敷在穴位上,在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补充人体的阳气,也是利用了穴位的理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科赵伟鹏医生在此介绍一些重要易操作的穴位,了解了这些穴位后,中老年朋友们在家里动动手,很多小毛病就能自己解决。

●百会穴:治疗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

取穴:在人体的最高点,头顶上两个耳尖连线的中点。

保健:百会穴有补气升提的作用,艾灸百会穴,对于老年人因为生孩子比较多或者比较劳累虚弱造成的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等都有作用,能够提升人体的阳气。

●风池穴:脑部清明的开关

取穴:脖子后边两条大筋的旁边,和耳垂齐平的地方。

保健:风池穴特别像人体脑袋的开关,有些老年人总是感觉自己的脑袋不清楚,像裹了一层布,这时经常在风池穴揉一揉,就好像把动脉打通一样,立刻能感受到耳聪目明,脑袋就清醒了。治疗颈椎病一般也会在风池穴针灸。

●耳尖穴:泄热

取穴: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保健:耳尖穴的保健方法一般是放血,用针尖点一下,放几点血出来,有泄热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头疼头胀,舌头红,还有些人吵架了之后脑袋肿胀,都可以放血治疗。很多肿瘤患者在化疗前,激素预处理时,会导致肝阳上亢,出汗、烦躁、浑身不舒服,这时耳尖放几点血后很快就改善了,还有些孩子发烧,耳尖放血后也能降下来。

●地仓穴:改善老年人睡觉流清口水

取穴:口角的两侧。

保健:对于口眼歪斜,着凉后面瘫,在地仓穴针灸效果好。有些老年人睡觉流口水,舌头不是特别红,辩证为虚寒,这时可艾灸地仓穴,能改善晚上流口水的情况,注意一定是清稀的口水,如果是黄臭的口水则是脾胃伏热的原因,不能用这种方法。

●大椎穴:祛邪气补温阳

取穴:脖子和肩膀交接的地方,脖子后最高骨的下边,和肩膀齐平的凹陷处。

保健:感冒发烧时,在大椎穴刺血拔罐能退烧。夏天脖子怕凉,拿吹风机吹大椎,感冒了吹大椎也管用,大椎穴既可以温阳也可以祛邪。

●天突穴:嗓子痒疼、咳嗽

取穴:嗓子眼处,胸骨最上方的窝处。

保健:三伏贴时,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咳嗽都会贴天突穴。这个穴位很重要也很危险,不是专业人士不要针灸。对于没有很多痰,但总觉得嗓子痒,这样的喉源性咳嗽,可以按摩天突穴。平时不是三伏天也能用温通的化痰药贴敷在天突穴,可以治疗嗓子不舒服,咽喉痒,咳嗽很急不止,白稀痰液,也可自己按摩。

●内关穴:晕车恶心了按这里

取穴:手腕内侧横纹上2寸(大约三指),两个筋正中间的地方。

保健:胸部的疾患可取穴内关,人在晕车的时候常常会有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严重的时候还会出虚汗、脸色发白,而这些症状都是按摩内关穴的适应证。按摩的时候可以用另一侧的拇指指尖或者指腹来点按刺激内关穴,稍微用力,从下往上推,一般有酸胀感即可。坚持1分钟,晕车恶心的症状即可消除。

●膻中穴:开胸理气

取穴: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

保健:膻中穴是理气的穴位,中医上讲,百病皆生于气。有些老年人生气后胸闷上不来气,用手按揉膻中穴,从胸部往下划拉划拉,可以缓解胸闷气短,气机不畅。有些人休息不好、紧张、爱生气,伸懒腰也能缓解情绪。情绪不好除了跟遇到难解决的事有关,肌肉骨头紧张不舒服都可能让情绪不好,所以在心情不好时,通过舒缓关节肌肉比如伸伸懒腰、揉揉膻中穴、常呼呼气,也能让心情放松。

●中脘穴:热敷可治打嗝

取穴:剑突和肚脐连线的中点。

保健:对于消化不良、胃胀等消化系统疾病常取此穴。生活中有些人常打嗝,打嗝不是个独立的病,但是很难受,有些患者做了手术着凉后打嗝会把手术线崩开。打嗝多是由寒引发,可以艾灸中脘穴或者用小神灯烤一下也可以,实在不方便,拿上热水袋或热水杯,隔着衣服暖一暖中脘,也可以缓解打嗝。在三伏天也可以熏熏中脘穴,对于脾胃虚寒、胃动力不足、胃胀等症状都有缓解作用。在中脘穴上还有一个巨阙穴,很多患者吃完饭后堵得慌,不往下走,不消化,有点像心脏病犯了一样,其实是消化系统的事,这种患者要少吃点,慢点吃,吃热乎的,针灸巨阙、上腕等穴位,很快就会缓解。胃是肌肉器官,当针扎进去后,胃会生理性躲避,就会蠕动起来,恢复食欲。很多肿瘤患者化疗完后,不想吃饭,恶心,扎了这些穴位,很快就能吃饭了。针灸穴位是起效最快的,其次艾灸按摩也都有很好的作用。

●神阙穴:艾灸可止拉肚子

取穴:神阙就是我们的肚脐眼。

保健:许多结肠炎腹泻,着凉就拉肚子,大便不成形,可以艾灸肚脐,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注意辩证为虚寒型的,看下自己的舌头,舌质为淡苔薄白适合此法。

●天枢:按揉天枢可缓解便秘

取穴:肚脐旁开两寸(两侧)。乳头离正中线为四寸,乳头与正中线的中点向下垂直与肚脐水平相交即为天枢穴。

保健:天枢穴属于胃经,连通大肠,最能通肠道,排宿便,是减肥排毒的大穴。每天敲打三次,每次三五分钟至小腹发热,当然也可增加力度用指腹揉按,过几个小时就会有便意。

●气海、关元、足三里:人体强壮要穴

取穴:气海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脐下3寸;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

保健:此三穴联合应用可起到强身健体,先后天同补的神奇效果。临床艾灸这三个穴位可升高化疗患者的白细胞降低。但必须辩证为虚寒型的,简单讲就是舌质淡,苔薄白。若苔黄厚腻则不可用。平时大家养生保健可每日艾灸这三个穴位,每穴每天半小时。足三里更是不可或缺的脾胃保健要穴,对于脾胃虚寒证,可以艾灸足三里。

●中极:艾灸或葱白醋炒后布包裹外敷治小便不利

取穴:中极位于肚脐下4寸。

保健:中极穴是膀胱的募穴,可治疗小便不利,许多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小便无力,辩证为虚寒型的可艾灸或葱白醋炒后布包裹外敷中极,将葱白丝和醋炒至极热,分作两包,乘热熨中极,互换着敷。

●少商穴:扁桃体、咽喉疼痛的克星

取穴:拇指末端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保健:少商穴是治疗喉咙痛的常用穴位。如果喉咙很红且疼痛,咳痰为黄色,小孩扁桃体发炎疼痛,在少商穴放血,很快就不那么疼了。

●曲池穴:按揉能降压

取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保健:在高血压发作的高峰期,即每天早6-10点,下午3-5点这两个时段,将右手手掌摊开,左臂微微弯曲,用右手的掌侧敲打左手的曲池穴所在处,重复多次,便可保持血压平稳。老年患者胳膊肘疼,可以按揉曲池穴。

●承山:按揉可治疗腿抽筋

取穴:顾名思义,是承起人体这座大山的穴位,位于小腿肚子下方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保健:睡觉的时候突然腿抽筋被疼醒了,这时候坐起来或者让老伴按摩承山穴,就能缓解腿抽筋。如果经常腿抽筋,可以艾灸效果更好。还可以治疗痔疮,脱肛等肛门疾病,也是人体祛湿要穴。

●照海:缓解口干咽燥

取穴: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保健:经常按揉照海穴可以治疗口干咽燥,令口中生津。照海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一大要穴,也是八脉交会之穴,具有滋肾阴、泄虚火之效,因此适用于老年性口干咽痛。让老人坐在床上,双脚并齐,双手拇指同时用力,点揉两脚处的照海穴。注意按摩的时候要闭口,不能讲话,待感觉到有津液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咽下去。津液满口之后,分成三口,咕咕有声地咽下。一般来说,点揉三五分钟后就会感觉到口腔里有津液出现,口干咽痛的症状自然随之缓解。

●隐白:治疗月经过多,崩漏

取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保健:隐白穴最主要的功能是止血,对于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的缓解。许多女同志会出现月经淋漓不净,甚至因为出血量多而贫血的,如果辩证属于虚寒型的,即舌质淡苔薄白。即可每日艾灸隐白穴40分钟来止血,按摩也有一定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0/73200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