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守护生命的幕后英雄
- 2025-06-25 10:27:04 互联网
- 健康
容俊芳
河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河北省药学会麻醉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大多数没接触过“麻醉”的朋友,会觉得麻醉很神秘,神龙见首不见尾,只闻其名,不解其意。但如果因为不了解而误解,那麻醉医生可就有苦难言了。作为一名在临床摸爬滚打数年的麻醉医生,今天,我从专业角度为大家上一节生动的科普宣传课,让大众可以了解麻醉、认识麻醉、熟悉麻醉,让英雄从幕后走向台前。
麻醉的前世今生
《后汉书·华佗传》最早记录了麻醉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麻沸散很可能就是溶入了鸦片的酒精。在西方,被奉为药典1500余年的古希腊著作《De Materia Medic》(《药物学》),明确提出“鸦片及曼陀罗草可减轻切、灼之痛,使人沉睡”。1846年10月,Morton在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于众人前成功示范了乙醚麻醉,标志着现代麻醉的到来,与消毒技术并列成为外科学革命的基石。
关于麻醉方式
也许有人会问,说了这么多,麻醉不就是把人麻倒,让人睡觉的嘛!其实,“麻翻”你可没那么简单呢,要至少五六种静脉诱导药和吸入麻醉药一起作用,才能让你安然入睡。而且与你平时的睡觉可不一样,没有知觉没有反射没有呼吸,所以还需要给你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了防止你从梦中惊醒,往往需要几种药物持续泵注和(或)吸入,并维持相应的麻醉深度,直到手术完成,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就是使用静脉或者吸入全身麻醉药使病人意识消失,全身无痛,记忆力暂时可逆性消失的一种麻醉方式,常需要借助通气设备辅助通气,一般情况下比较安全和舒适,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可适用于绝大部分手术。
对于全麻,有人不免会担心:“麻药给少了不起效,给多了我会不会变傻?”对于这个话题,麻醉医生大多一笑了之。你以为术前询问年龄、身高、体重、不良嗜好,仅仅是为了八卦?所有的麻醉剂量都与这些相关,有的入量精确到每公斤体重每分钟微克数,除非你是“瘾君子”或者千杯不醉,或许会有影响,老幼孕哺等还要酌减。所有这些,交给专业人士为你考量,会更加安心。至于麻醉影响智商一说,专家早有定论:现代麻醉采用的全身麻醉药大多为半衰期较短、代谢快、对人体影响小、作用可逆的药物,手术后可经肺、肝肾完全排出。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次进行全麻进行手术,实践证明,在专业人士的正确使用下,全身麻醉药对青壮年基本无碍,3岁以下幼童行多次手术麻醉,可能会对远期学习记忆功能有一定影响,所以很多手术推迟到3岁以后做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时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化,手术疼痛、应激等多种因素可能会对老年患者脑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术后认知功能。
除了全身麻醉,还有区域阻滞麻醉:包括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麻醉。最常用的椎管内麻醉也称“半身麻醉”。“半麻”需要在患者背部脊椎间隙进行穿刺,在患者能配合穿刺体位,辅助局麻的情况下,患者一般也不会感觉痛苦。但半麻时患者往往保持清醒,手术医师的操作、手术间里的机器声、报警声等常使患者感觉恐惧和不适。麻醉医师可以根据病情及手术需要辅助镇静药让患者安静入睡,所以大多数患者也能感觉安全和舒适。“半麻”适用于大多数下肢和下腹部手术。但也有一些情况不能使用“半麻”,如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时、不能配合体位时、存在脊髓神经系统疾病等情况;神经阻滞麻醉就是将支配手术区域的神经麻醉,以达到手术操作不痛的目的;而局麻往往适用于浅表的小手术,只起到表面麻醉的作用。
对于麻醉方式的选择,病人有没有自主选择权呢?其实,麻醉医生有绝对的决定权,全麻、局麻、椎管内、区域阻滞,各有适应症。举个例子:剖腹产产妇请求全麻,除非有必须全麻的适应症,一般都会被驳回,不是麻醉医生不通情理,而是对于肚子里的宝宝,最安全的麻醉方式还是椎管内麻醉……
麻醉让你“睡过去”,还得让你“醒过来”
很多人会觉得麻醉打一针就完事了,麻醉医生就可以拍拍衣袖,如风一样潇洒而去……但事实上对病人的守护才刚刚开始——全程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适当调节用药剂量和浓度,进行输液、输血治疗,运用多种监测手段和药物控制麻醉深度,为病人提供安全、无痛、舒适的感受;同时为手术提供松弛的肌肉状态和清晰的术野;应对各种术中突发情况,直到手术结束,麻醉医生的守候未曾离开半刻:平稳拔管、轻轻拍醒、深情呼唤病人回归现实……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都处于一级戒备状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病人心率掉到40以下,麻醉医生心跳直奔120,病人的血压、血氧、心电图剧烈波动,麻醉医生的内心也在“万马奔腾”……要想临危不乱,全靠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让病人转危为安。
术前为何要禁食水?
很多人对于手术前不能吃饭、喝水不理解,生怕委屈了病人,甚至有人认为在手术前要吃得饱饱的,才能更好地“耐受手术”,“饿着肚子做手术是会受不了的”。因此,有时由于病人或家属不听医师的劝告或忘记了护士的嘱咐而在手术前吃东西,而不得不停止这次手术,择期另做。胃肠道的准备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出现呕吐导致反流误吸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而这种呕吐反应在麻醉过程中,特别在气管插管、吸痰及拔管时可能随时发生,因为一些麻醉药物减弱人体正常的保护性反射。例如,肺对胃内容物有保护性咳嗽反射,防止它们进入肺内,但是麻醉以后,这些反射消失了。而胃酸对肺的刺激非常大,一旦进入肺内常引发吸入性肺炎,可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那么,手术前什么时候开始不能吃饭、喝水呢?这取决于手术的部位、种类、大小及病人的年龄等。一般来说,术前12小时都应禁食,4-6小时禁饮。具体来说:清饮料(包括清水、糖水、碳酸饮料、清茶、黑咖啡):禁水2小时;牛奶:禁水6小时;淀粉类固体食物:禁食6小时;脂肪类固体食物:禁食8小时;煎炸、高脂肪食物、肉类:禁食8小时;易消化固体:禁食6小时;不易消化固体:禁食8小时。
说了这么多,我想一睹麻醉医生的庐山真面目就只能去手术室吗?其实,麻醉医生的“业务范围”广着呢!现在很多医院的麻醉科都更名为“围术期医学科”,因为麻醉医生的工作范畴涉及到整个手术的前、中、后,术前评估完善病史检查,确定麻醉方案,术中麻醉和监护,术后镇痛和各科室的危重症复苏抢救,还有各种无痛手术的麻醉和门诊疼痛诊疗,让你感受方方面面的安全、无痛和舒适。
“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这真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话,多少台“一切顺利”的手术背后,都是麻醉医生默默地在幕后辛勤地付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你的生命,我们守护!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5/73317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冠心病的早期识别要点2025-06-25 08:51:38
- 内分泌糖尿病护理的健康管理要点2025-06-25 08:51:07
- 噪音污染伤耳,保护听力有小妙招2025-06-25 08:45:42
- ST葫芦娃及相关责任人遭上交所通报批评2025-06-25 08:38:59
- 联亚药业创业板IPO获受理2025-06-25 08:38:09
- 北大医药董事兼总裁袁平东辞职2025-06-25 08:37:49
- 未名医药拟增资取得固康药业51%股权2025-06-25 08:37:25
- 众生药业拟向子公司众生睿创提供借款不超1.1亿元2025-06-25 08:37:09

-
心理健康有问题的青少年更爱上网
2025-05-07
-
世卫组织强调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 呼吁推动卫生公平
2025-05-07
-
南北医疗强手联袂,共启质子治疗研发新篇章
2025-05-06 15:58:36
-
健帆生物:通过低息负债可以优化财务结构、支持项目建设、提高公司运营灵活性
2025-05-06 15:53:25
-
健帆生物:公司产品没有出口至美国,核心原材料亦不从美国进口
2025-05-06 15:52:53
-
贵州省卫健委副主任、疾控局局长田艳已被免职
2025-05-06 15:50:01
-
社保缴满多少年才能退休?社保卡要交多少钱?一文读懂社保那些事!
2025-02-21 09: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