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带您了解安眠药

  • 2025-06-24 14:43:43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周春华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
河北省药学会精神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大约有10%-15%的成年人符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且失眠呈慢性化病程,近半数严重失眠患者可持续10年以上。失眠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诱发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

  

        面对失眠的困扰与折磨,很多人借助药物进行催眠,结果产生了药物依赖而陷入更深的痛苦中……为解决大家对失眠药物的困惑,避免或减少药物依赖情况的发生,本期专业药师带您认识安眠药。


失眠的定义以及药物简介

  

        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对睡眠质量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失眠症可以孤立存在,也可与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共病,可伴随多种觉醒时功能损害。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机制主要分为几大类,每类我们选取一两种进行具体介绍。


苯二氮类药物

  

        艾司唑仑:适用于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的患者,晚上入睡前口服1-2mg。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嗜睡、头昏、乏力等,具有潜在的依赖性。长期应用后,突然停药可能发生戒断症状,应逐渐减量至停用,不宜骤然停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用药期间不宜饮酒;2.可增强降压作用,不宜与抗高血压药和利尿降压药合用;3.与地高辛合用,可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而可能导致中毒。

  

        劳拉西泮:适用于睡眠维持障碍的患者,睡前服0.5-2mg。常见不良反应为震颤、眩晕、虚弱、步态不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服药后24小时内不宜驾车和操纵机器;2.服药期间不宜饮酒;3.吸烟者需加大使用剂量。


非苯二氮类药物

  

        佐匹克隆:适用于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的患者,能缩短入睡时间,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减少觉醒次数。一般在睡前30分钟服用3.75-7.5mg。少见有晨间嗜睡、疲倦及精神运动性功能的损害、口干、口苦、肌无力等不良反应。长期服药者如若突然停药,会出现恶心、呕吐、焦虑、激动等戒断症状。

  

        唑吡坦:适用于偶发性、暂时性及慢性失眠症。成人推荐剂量为1次10mg,睡前服用,老年人或肝功能不全者推荐从5mg开始。常见不良反应为共济失调、手足笨拙、精神紊乱(尤以老年人多见)、精神萎靡等,有睡眠相关进食障碍及睡行症报道,抑郁症患者慎用。治疗偶发性失眠时,用药时间限制在2-5天之间,对于短暂性失眠,用药时间不超过2-3周。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雷美替胺:适用于入睡困难、昼夜节律失调的患者,睡前口服8mg,目前还未在中国上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肝功能受损者禁用。

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

 

         米氮平:对于焦虑、抑郁伴失眠者是首选,一般用量是7.5-30mg,睡前服用。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便秘、食欲及体重增加,用药期间建议患者不要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若与华法林同时应用,建议监测INR水平。

  

        曲唑酮:同样适用于焦虑、抑郁伴失眠者,口服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成人用药的推荐剂量是首次25-50mg,睡前服用,需要关注临床反应和耐受情况。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便秘、残留镇静作用、体位性低血压,长期应用偶见窦性心动过缓。


抗失眠药物的合理应用


药物治疗原则:

         1、基本原则:在病因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睡眠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酌情给予催眠药物。
         2、个体化:用药剂量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小剂量开始给药,一旦达到有效剂量后不要轻易调整给药剂量。
         3、给药原则:按需、间断、足量。需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宜“按需服药”。

 

        “按需服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预期入睡困难时,镇静催眠药物在上床前5-10分钟服用;

        ◎上床30分钟后仍不能入睡时服用;
        ◎比通常起床时间提前5小时或更早醒来,且无法再次入睡时服用(仅适合使用短半衰期的药物);
        ◎当第二天日间有重要工作或事情时可于睡前服用。

  

        而“间断服药”主要是指每周服药3-5天,而不是连续每晚用药。

  

        “足量服药”则是指根据患者疾病情况以及药物特点足剂量、足疗程给药。

 

         4、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睡眠情况来调整用药剂量和维持时间,短于4周的药物干预可选择连续治疗,超过4周的药物干预需要每个月定期评估。每6个月或旧病复发时,需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必要时变更治疗方案,或者根据患者的睡眠改善状况适时采用间歇治疗方案。

  

        5、特殊人群: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损害、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患者不宜服用催眠药物治疗。


停药原则:

  

        镇静催眠类药物不宜长期服用,当患者感觉能够自我控制睡眠时,考虑逐渐减量、停药;如失眠与其他疾病(如抑郁症)或生活事件相关,当病因去除后,也应考虑减量、停药。

  

        但是,要避免突然中止药物治疗,应逐步减量、停药以减少失眠反弹,有时减量过程需要持续数周甚至数个月。

  

        网络时代,许多失眠患者对失眠有自己的认知,并基于自己的认知进行自我治疗。有的利用一些具有潜在药物功能的物质,如含褪黑素成分的保健品,有的通过非处方方式获取含有催眠成分的药物(如感冒药),有的自行选择具有安神作用的中药,如酸枣仁、灵芝、五味子等,这可能给规范的药物治疗带来干扰。作为普通民众,如果我们饱受睡眠障碍的困扰,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根据医生的诊断与指导,合理应用治疗失眠的药物。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4/73303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