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挂什么科 这里有最全“挂号就诊”指南

  • 2025-06-20 18:27:10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一提起去医院就犯怵?挂号、排队、就诊、治疗……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其实看病也有技巧,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挂号、问诊都有方法。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一套医院就诊秘笈,让你看病事半功倍。


对症挂号走对科室

■眩晕

头晕与头位置改变有关,如躺下或翻身头晕——耳鼻喉科

站不稳,眼球乱转,甚至意识不清——神经内科

晕时脖子疼,伴有手脚麻症状——骨科

晕时前心区疼痛、心慌、心脏不适——心内科

用眼睛过度时头晕——眼科

头晕且面色苍白——血液科

■头痛

伴有眩晕、耳鸣,或者鼻塞、流涕——耳鼻喉科

一侧头痛,疲劳、紧张时加重——神经内科

外伤引起的头痛——神经外科

■肚子疼

右上腹和右下腹的急性腹痛——普通外科

腹痛伴有反酸、呕吐、腹泻——消化内科

腹泻伴发热——肠道门诊

腹痛伴尿急、尿频、尿痛、血尿——泌尿科

女性停经后发生急性腹痛——妇科

■胸痛

胸口或胸前疼痛,有压迫感,伴有心慌气短——心内科

胸痛伴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内科

因骨折等外伤所致,在弯腰、侧弯时疼痛加剧——骨科

胸骨后、心脏部位有紧缩感,持续3-5分钟——急诊

■腿疼

仅某一关节肿、疼——骨科

两侧关节疼同时发作,首发于近端指间关节,休息后加重——风湿免疫科

腿肚肿胀,按压更疼,走路疼,休息能缓解——血管科

■牙疼

牙龈发炎、肿痛——口腔科

牙疼+脸疼+鼻塞——耳鼻喉科

经常运动后牙疼——心内科

■失眠

压力大、焦虑——精神心理科

睡不着、睡不香——神经内科、睡眠中心、心理科

■打呼噜

睡觉打呼噜,偶尔“暂停”三五秒,甚至因喘不过气,突然被憋醒——呼吸科、耳鼻喉科

■过敏

皮肤瘙痒、出红疹——变态反应科、皮肤科

预约挂号方式全攻略

看病,要过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挂号。在只有“窗口挂号”的时代,就算你早期起排长队,也未必能顺利挂上号。而现在,动动手指就可能搞定专家号。

区号加114挂号

例如北京:010114,电话人工24小时挂号,每天上午8:30统一更新最新的一天。适合不经常玩手机、觉得上网麻烦的人。

自助挂号机挂号

在很多医院门诊大厅,都会有一排自助挂号机。通过自助挂号机挂号,可以打印发票、自助取化验单。

登录当地网上预约挂号平台

这种方式简单快捷,可以选择7日内的号源,可以按医院挂号,也可以按疾病挂号。按照约定时间到医院后需要去预约窗口取号。

特别提示:各医院均设立“爽约黑名单”,预约后如不能按时就诊,务必在就诊日前一天下午3点前登录网站或拨打114取消。

医院微信公众号挂号

很多医院都开通了同名的微信公众号,关注该医院微信号,即可进行挂号预约。

医院官方APP挂号

部分大医院推出了医院的官方APP。在正规APP市场下载并安装,可完成预约挂号。

支付宝挂号缴费

打开支付宝,点开“医疗健康”进入“挂号就诊”即可。全国多家大医院开通支付宝预约挂号及看病缴费功能。

银行卡ATM机挂号

一些医院可用银行卡就可以实现网上、电话、银行网点等多种挂号方式。整个挂号流程都可以在银行网点的ATM机上完成。

看病有张“最佳时间表”

在不同的时间点看病,激素、血糖、白细胞等指标都会产生波动,从而影响诊断结果。找准看病时间点,能让诊断更明确。

测空腹血糖:早上六七点最准——空腹血是距前一餐约12-14小时所抽取的静脉血。

男科检查:上午9-11点——许多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伴有肥胖,医生常常要考虑检查他们的血脂、血糖是否偏高,此时可能要检查空腹血糖,建议上午早点到医院就诊。

验尿:新鲜晨尿最佳——夜间肾脏排到尿液中的多种成分存储在膀胱内进行浓缩,容易提高检查出疾病的几率。

哮喘检查:上午效果最好——哮喘的症状在上午最明显。

拔牙:下午最不痛——在上午,人体对疼痛的反应更为敏感。

肠镜:提前3-4天注意饮食——当天最好不吃早饭、不喝水。两周内不吃含铋剂的药,避免大量服用维生素C,检查前1-2天不能吃含动物血的食物。

妇科检查:月经结束后3-7天——当月经出血时,血细胞会影响细胞或细菌涂片的观察效果。

查乳腺:月经开始后第10天——月经开始后第10天左右,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能更好地发现病变或异常。

学会6招,做个聪明人

不少病人觉得有很多问题要咨询,见到医生时却张口结舌……其实,稍作准备你就能做一个聪明的病人。

1.错峰看门诊

周一到周三、每天上午11点之前是就诊高峰期。如果复诊或单纯开药,下午、周末看病更节省时间。

2.初诊挂普通号

专家也是普通人,不会看一眼就知道你的病情,也需要基于正常的检查流程,等到检查结果出来,需要进一步治疗,或要做重要决定时,再挂专家号更有针对性。

3.看病时素颜便衣

面部气色和唇色是医生判断疾病的一部分依据,看病时女生尽量不要化妆,以免掩盖了某些疾病征兆。

4.如实告诉医生病史

比如之前生过什么病、吃过什么药、对什么药过敏、有无家族史、发病诱因、持续时间等。

5.列一张问题清单

我得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

检查的意义、程序有哪些?检查前、中、后有哪些需注意的事项?

该病如何治疗?为什么要吃这个药?如何吃?有什么副作用?要吃多久?

如何才知道有没有效?

如果吃药后不好该怎么办?还有其他可行的治疗方式吗?下次该什么时候来?

6.别怕麻烦,定期检查

通过复诊,医生可以详细跟踪患者的最新病情,明确目前的药物对患者是否合适,并斟酌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0/73209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