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养生,警惕6种疾病

  • 2025-06-20 14:46:41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夏秋之交,高温多雨的天气使人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多种疾病。

心血管病——不小心要人命

末伏的天气闷热、高温,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肺炎——全年高发的时间

很多人都认为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在冬季,但数据显示,在末伏这种闷热天气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要特别小心。夏秋交替,人体免疫力低下,同时吹风扇、开空调,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身体适应性差,是诱发呼吸道感染、导致肺炎的主要原因。

风燥感冒——嘴巴鼻子干巴巴

“秋老虎”来了,嗓子、鼻子最先感到秋意,紧绷绷干巴巴的,也是风燥感冒的高发期。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没有痰。

面瘫——满脸大汗更易面瘫

末伏这段时间,还有一个最高发的疾病——面瘫!早晚天气变凉,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秋风又被称为“邪风”“贼风”,这一时间段如果过度吹风,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建议在这段时间,一定要少吹凉风,让身体自然降温。

肠炎——不注意很遭罪

“末伏”这段时间,人体消化功能变弱,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同时,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因而腹泻、肠炎成为“末伏”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秋痱子——比热痱子更难治

进入“末伏”,虽然早晚天气不那么热了,但不少人身上起了小疙瘩,额头、大腿上长了小疙瘩,这就是“秋痱子”。秋痱子比夏天的热痱子更难治。秋痱子和湿疹很像,不如夏天的热痱子容易好。俗话说“春捂秋冻”,这段时间要适当地冻一冻,才能不生“杂病”。

末伏吃什么?

吃鸭肉滋阴养胃 秋初末伏,吃肉不仅让人觉得有些油腻,还容易上火气躁。俗话说“防苦夏,吃吃鸭”,这是因为鸭肉性凉,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还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

吃黄瓜健脾开胃 暑热天气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水、排毒通便。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

吃酸梅汤生津止渴 酸梅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保健强身,是暑热天里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吃木耳润肺提神 白木耳又称银耳,是“菌中之冠”,有滋阴补肾、润肺生津、强心健脑、提神补气等功效。多吃点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凉血、增加食欲之效。《辽沈晚报》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0/73201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