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疫情形势有何新变化?时空伴随者感染风险有多大?专家详解

  • 2022-03-26 12:00:05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3月1日至24日

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已超5.6万例

波及28个省份

疫情防控进入到最吃劲的关键时期

那么

“时空伴随者”如何筛查?

感染风险有多大?

抗原检测能否替代48小时核酸检测?

今天(25日)召开的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专家们一一解答

跟着东东一起来看!

△图源:新华社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发布会上表示:

有研究对有关国家在去年8月至10月与11月至今年1月两个时间段的病死率和死亡率作了比较分析,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确实下降了,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等却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数。

可以说,奥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是严重的,并不是人们想象的流感化。这也提示,新冠肺炎不是“大号流感”。

什么是时空伴随者?

3月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坚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时空伴随”有时又叫“时空交集”,一般是指14天内,与新冠确诊患者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网格内,共同停留过一段时间的人。

比如感染者14天内到过某地,而某人在这14天的轨迹与他有过交集,就可能被认定为时空伴随者。筛查“时空伴随者”可以最大程度发现潜在感染人群,将更多存在“时空重合”而有可能感染的人群纳入到重点排查中,做到早期发现和防控关口前移。

通常会对已确定的时空伴随者做进一步排查,以明确时空伴随的确切方式、具体时间和实际距离,研判感染风险。如果排查已经明确,既不是密接人员,也不是次密接人员,那就没有感染新冠的风险。

在实际疫情防控中,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发现大量的时空伴随者,无法对每个时空伴随者及时排查。没有完成风险排查的时空伴随者,按照防控要求,居家隔离,或到指定地点隔离,直到排查完成,或解除时空伴随状态。

感染科专家:

不建议普通老百姓进行核酸抗原检测

抗原检测结果可以作为阴性证明使用吗?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首先,抗原检测这次纳入到新版诊疗方案里面,也专门出台了抗原检测的指导意见。抗原检测是病毒核酸检测的一个重要补充,尤其是在大规模暴发像奥密克戎这样快速传播的疾病背景之下,如果核酸检测能力不足,抗原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但是抗原检测还是限定在管控人群、隔离人群、密接人群来做,不建议普通老百姓进行抗原检测。

其次,抗原检测不能作为排除的诊断,也不能作为48小时核酸检测的替代。因为抗原检测存在着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抗原检测阳性的情况下,最终也要进行核酸的复核。但是在检测阳性的情况下,及时地进行管控,能避免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再次,现在核酸检测要注意检测的方法,要在医生指导或者社区指导下进行规范检测,尤其是在管控人群、居家隔离人群,或者是密接管控人群中进行相应的检测,阳性及时上报,上报后立刻进行相应的复核,同时将抗原检测阳性的患者或者病例管控起来,避免进一步传播,最大限度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减少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并且,抗原检测以后的整个处理过程也很重要。比如居家检测时如果阳性,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相应管控,同时把检测物品交给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如果是阴性,在家可以按照生活垃圾处理。这些细节都应该强调并且落实。

“还有一点,抗原检测一直强调不能替代核酸检测,包括在诊断的依据当中,没有把抗原检测作为诊断的指标,只是在管控人群可以进行抗原检测。”王贵强强调。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3-26/57755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