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巨人”姚德芬:穿78码鞋,一顿饭吃6碗面,吃饱饭是最大愿望

  • 2022-02-01 12:00:04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这么多年来,身边聚集的都是围观者。

所以姚德芬才说,只有母亲韦先英,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

农村人都是记孩子的农历生日的。

姚德芬出生于1972年农历7月15日,这天正好是中元节。

因此多年后,父亲姚直甫还记得很清楚。

女儿生下来的时候,五斤六两,看起来和其他婴儿没啥区别。

然而看着姑娘一天天的长大,家里却发现了异常。

孩子才刚刚10个月大,每顿饭就要喝一碗稀。

3岁那年,她的饭量更是和三个孩子的饭量一样了。

由于家在农村,父母并没有将孩子的这种异常放在心上。

11岁,个头比大人还要高,整整有1.9米高。

不正常的身高,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苦恼。

幸好家里是在安徽六安舒城县的农村,

小时候,姚德芬除了饭量大,最喜欢吃的就是板栗。

家里的后山有几棵板栗树,虽然她够得着,可她不想出门被人指指点点。

所以,每当板栗成熟的季节,都是母亲去给她摘。

15岁,姚德芬已经长到了2.08米。

那一年因为身体发病,她被送进了医院。

医生做出诊断,她因为患有垂体瘤,所以身体才会拼命的长。

因为这次看病,她的事迹开始大范围传播。

有围观的,有猎奇的,还有人来做调查研究的。

此外,也有一些部门想把她接走,好在将来把她培养成体育人才。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她的身体太过虚弱,

而且因为身体生长过快,导致其患有多种疾病。

由于身体太过虚弱,这意味姚德芬将来的生活,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0岁那年,姚德芬在父亲姚直甫的陪伴下,

父女俩走州过县,到各地卖艺求生。

对姚德芬来说,还有一个很直接的因素就是,

因为代谢旺盛的缘故,如果不出去工作,家里连饭都供不起她。

于是,跟着一个民间的歌舞团,姚德芬去过西南,也去过广东。

全国各地到处跑着演出,先不说能赚多少钱,起码跟在团里,能有一碗饱饭吃。

那是在重庆演出的时候,临时搭建起来的棚子就是她们的演出场地。

不时有人会跑到后台,去看这个被称为亚洲第一女巨人的姚德芬。

但多数人都是围观,并且啧啧称奇于她的手掌伸开像蒲扇一样。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场面见的太多,她已经不再有任何羞涩之意了。

等到她上场演出的时候,姚德芬的搭档是一个袖珍男人。

身高只有80厘米,甚至可以直接站在姚德芬的手掌上。

这种巨大的反差,正是演出歌舞团想要的效果。

因此每到一座城市,前来猎奇和围观的人都很多。

而姚德芬,往往唱完一首歌,身体便会感到很累。

除了她未被治疗的疾病之外,身体过大也是感到劳累的因素。

但即便累到气喘吁吁和汗如雨下,她还是会这样坚持。

毕竟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在外面维持基本的生活还是足够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外演出,在团队里,她还能吃饱饭。

歌舞团里有个厨师,平常对姚德芬很是照顾。

他知道这姑娘因为身体的缘故饭量大,所以每次吃饭,都是第一个给她盛。

每次,都会特意给她多舀一些肉。

渐渐地,两个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因为在姚德芬的身边,基本没什么朋友。

前来看她的人,基本都是好奇。

有些人会跟她聊天,但也仅仅是几句而已。

所以,她也渴望交流,渴望真正的理解。

然而,此时的姚德芬已经超过了2.3米。

在别人眼里,她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怪人。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垂体瘤不断进展,

她的身体实际上每况愈下。

1999年,她就已经频繁出现晕倒的迹象了。

为了看病,她开始辗转安徽、广州和上海等地。

当年在广州,还为其进行过垂体瘤的切除手术。

治疗后没有出现手术并发症,并且短暂控制住了病情。

其后,她继续跟着父亲以及歌舞团,过着这种四处漂泊的生活。

不过,这样的生活没有再持续多久。

进入21世纪,在自己身体愈发变差的同时,父母也一天天老了。

尤其当父亲姚直甫去世之后,姚德芬只能跟母亲相依为命。

她基本不再外出演出,而是整天呆在老家。

由于疾病的缘故,她患上了严重的骨质疏松。

有一段时间,她腰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

被疾病折磨之外,她连一双合适的鞋子也没有。

此前穿的一双鞋子,是浙江一家鞋厂专门为她特制的。

此时的姚德芬身高233.3cm,穿78码的鞋子,1000多块。

她已经穿了很久,所以当有的记者前去采访的时候,发现那双鞋子已经破烂不堪了。

由于没有鞋子,她只能整天呆在家里。

直到2006年,一个德国的鞋店老板在网上看到她的消息后,

专门为她特制了三双鞋子,她这才算勉强结束了没有鞋穿的尴尬。

此后,姚德芬又被送到上海进行检查和治疗。

医院确诊姚德芬患上的是罕见的生长激素瘤,发病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

虽然此前在治疗中,切除了部分瘤体,

但残留在姚德芬体内的肿瘤,其直径仍然有两三厘米。

也正是因为这个肿瘤的存在,导致姚德芬体内的激素水平,是正常人的10倍。

这样的一个后果就是,她的身体代谢过于旺盛。

治疗的话,光是手术费就需要10万左右。

手术之后的康复费用,更是无底洞。

经过好心人士的赞助,姚德芬在上海接受了治疗。

然而这次治疗之后,并没有帮姚德芬消除痛苦。

回到老家之后,她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和疾病斗争。

虽然她的精神状态还不错,但是越来越差的身体,已经把她牢牢钉在床上了。

有一段时间,她的腹部忽然鼓出来一个很大包。

到医院检查之后,诊断为肠梗阻,其后便一直没有治愈。

此前的手术,留下了癫痫的后遗症。

为了阻止发病,每天只能靠吃药维持。

父亲已经过世,每天只有母亲在病床前忙前忙后。

给女儿梳头,给女儿垫垫身下的被子。

彼时她的母亲也已经快七十岁,

但是女儿需要人照顾,所以她再苦再累,也只能这样强撑着。

肠梗阻没有治好,紧接着,她的脚腕和手腕又突然疼痛。

不能下床,只能强忍着。

偶尔下床活动一下,也只是在家门口的凳子上稍微坐一会儿。

那段时间,她说自己最怀念的日子,就是在外地表演的时候。

因为那个时候她还年轻,身上的病还没有现在严重。

更重要的是,在外演出,她能吃饱饭。

由于她和母亲都失去了生活来源,所以在家里的生活只能节省再节省。

尤其在吃饭上面,她已经尽力克制自己了。

可是,让一个身体很高大、代谢很旺盛的人去节食,这种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她还清楚地记得,以前在外地演出的时候,每顿饭能吃六碗面条。

有时候吃米饭,她一个人就能干掉半锅的饭。

那时候虽然吃得多,但是她也在给歌舞团创造利润。

如今在家里,她只能和母亲节衣缩食。

每顿饭她只吃两碗,所以这才导致她患上了严重的营养不良。

而且因为没钱,她和母亲一个月只能吃一次猪肉和鸡肉。

即便是如此,母亲去割肉的时候,一次性也舍不得买很多。

由于买得少,很多屠户都不愿意卖给她。

知道母亲在外遭受白眼,姚德芬哭着告诉母亲,

说自己宁可不吃肉,也不想你出去忍受他们的欺侮和白眼。

姚德芬曾经说过,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天天能吃饱饭。

但是知道她过世,这个愿望估计也没有实现。

除了不能吃饱饭之外,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板栗,她也吃不到了。

母亲年纪大了,再上山非常的不便。

而她自己也不想向别人张口。

所以多数时候,她只能呆呆地坐在家门口,想象着小时候板栗的香味。

随着她的身体越来越差,除了营养不良和骨质疏松,她还患上了高血压和心脏病。

随后,姚德芬又入院治疗。

此后姚德芬的身体状况逐渐稳定了下来。

不过,她又在医院里观察了一段时间。

这也成了姚德芬的最后一次住院治疗。

当姚德芬的情况再次进入大众视野里时,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一年,姚德芬40岁。

匆匆赶来的大姐和妹妹,连同亲友为姚德芬办理了后事。

她带着希望自己的怪病能治好的心愿,离开了这个世界。

姚德芬的一生很短暂,虽然她的思维状态和情绪和常人无异,

但是因为身体的缘故,事实上她一直处于被疾病折磨的状态。

然而因为疾病太过罕见,再加上困顿的家世背景,

使得姚德芬实际上,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和护理。

姚德芬已经走了,但愿她在天堂再不用饿肚子。

文|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2-01/56987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