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是老党员,关键时刻就得豁得出”
- 2022-01-13 20:00:15 医药卫生报
- 健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6日凌晨,连续13个小时高负荷工作的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王新华,终因劳累过度,不幸离开了他亲爱的团队和岗位。
55岁的他,生命永远定格在基层抗疫一线。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和群众生命安危相比,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
“太可惜了,刚刚55岁,王主任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奔赴淮阳区四通镇的出车检验任务原本是安排给我和另外一个同事的,王主任考虑我前段时间先后驾驶负压救护车支援扶沟、沈丘两县抗击疫情,刚刚走出隔离点,想着让我多休息两天。没想到,他这次的挺身逆行竟成了我们的诀别。”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车辆班驾驶员牛威谈及王新华的离别时,痛心不已。
1月3日,是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下午3时许,正在家忙着搬家事宜的王新华,接到医院要求当日5时奔赴淮阳区四通镇执行疫情排查任务的通知后,立刻放下手中的事,随即赶到医院,积极调配负压救护车、核酸检测物资等。
“疫情面前无假日,生命面前无小事。”出车前,考虑到队友牛威近一个月未与年幼的孩子见上一面,于是,王新华主动和另外一个驾驶员李汝良分别驾驶一辆负压救护车,前往四通镇执行任务。当时,同事们知道王新华最近家事比较多,劝他先忙家里的事时,他摆摆手说:“和群众生命安危相比,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俺是老党员,关键时刻就得豁得出。”
就这样,从1月3日下午5时到1月4日早晨7时,冒着寒风,王新华与同事们一道连续奋战。他们在四通镇3个行政村往返8次,往返医院和四通镇12次,转运50多名医务人员及防疫物资,确保四通镇近3500名村民核酸检测任务圆满完成。
1月4日早晨,忙了一夜的王新华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隔离点住所,休息了一会儿。上午11时10分,他接到通知,要求他和队友于下午1时30分再去四通镇执行核酸检测任务。于是,王新华远程指挥调度车辆,准备防疫物资。当日下午2时,救护车由医院出发驶往四通镇。车辆行至半路时,王新华接到上级传达的任务:解除指令,所有人员原路返回医院做核酸检测,晚6时回到隔离点住所待命。
“等忙完这段时间,再好好休息”
在隔离点住所的一段时间里,王新华为了全面掌握120急救指挥中心运转情况,始终不愿放下手机,不停地联络,持续远程指挥,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隔离期间,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车辆组的所有驾驶员几乎都接到过王新华打来的电话,要他们逐一汇报出车情况,并再三嘱咐他们关键时刻一定要坚守岗位、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按照流程做好每一步;要注意自身防护,不可放松警惕,不可麻痹大意。
接线班的马秀杰说:“唉!也许是天妒英才,我们的好大哥,怎么说走就走了。”1月5日上午,在隔离点的王新华还给她打电话,再三叮嘱说:“由于同事调班,你替班时一定要坚守岗位。最近疫情反弹,接到发热病人的求救电话后,一定问清楚接诊住址,问清楚是否为管控区。若是管控区就要出负压车辆接诊。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出车时可以往好处想,但要做最坏的打算。王大哥做事就是这么细致、认真。”
马秀杰和她的同事都知道王新华最近这段时间比较累,就劝他多休息,但是,他总是说:“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段时间尤为重要。等忙完这段时间,我再好好休息。”
1月6日凌晨,劳累过度的王新华猝死,倒在了医院工作人员隔离点,永远地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岗位,离开了朝夕相处的队友们。
“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
在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大厅的电子屏幕上,“时间就是生命,电话就是命令”12个红色的大字显得格外醒目。这是王新华的口头禅,同样也是他对工作的态度,更是他对急救工作最好的阐述。
王新华生前所带领的医院120急救队伍由14人组成,分别负责本地120报警电话受理、院前急救医疗的指挥、120车辆的调度和紧急医疗救援。疫情防控期间,他们还要负责工作人员和防疫物资转运等工作,虽然又苦又累,但是他们毫无怨言。
王新华常说:“要锻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120急救转运队伍,只有准备足、考虑全、技术硬,才能更好地为急危重症患者服务。多争取几秒钟,或许就能把患者抢救过来。”为此,他对科室人员要求特别严格,对急救车辆的管理更是“苛刻”。他再三要求急救车辆时刻做到“四要原则”(车辆燃油要满,车上急救物资要全,车载设备运转要正常,车辆保养要及时)。王新华说:“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我们肩负着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的重任。”
37年来,王新华所带领的120急救队伍,在接出诊方面,从未出现过一起因车辆故障或车载急救物资不足等问题而耽误救治的事件。
用生命践行初心,王新华如流星划过夜空。“新华大哥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对信仰的无比忠诚。”同事李汝良说,“他是我们的榜样,将激励我们勇于担当作为,为彻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贡献。”
“俺是老党员,关键时刻就得豁得出”
——追忆周口市一院急救中心主任王新华
本报记者 侯少飞 通讯员 苏叶松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6日凌晨,连续13个小时高负荷工作的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王新华,终因劳累过度,不幸离开了他亲爱的团队和岗位。
55岁的他,生命永远定格在基层抗疫一线。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和群众生命安危相比,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
“太可惜了,刚刚55岁,王主任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奔赴淮阳区四通镇的出车检验任务原本是安排给我和另外一个同事的,王主任考虑我前段时间先后驾驶负压救护车支援扶沟、沈丘两县抗击疫情,刚刚走出隔离点,想着让我多休息两天。没想到,他这次的挺身逆行竟成了我们的诀别。”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车辆班驾驶员牛威谈及王新华的离别时,痛心不已。
1月3日,是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下午3时许,正在家忙着搬家事宜的王新华,接到医院要求当日5时奔赴淮阳区四通镇执行疫情排查任务的通知后,立刻放下手中的事,随即赶到医院,积极调配负压救护车、核酸检测物资等。
“疫情面前无假日,生命面前无小事。”出车前,考虑到队友牛威近一个月未与年幼的孩子见上一面,于是,王新华主动和另外一个驾驶员李汝良分别驾驶一辆负压救护车,前往四通镇执行任务。当时,同事们知道王新华最近家事比较多,劝他先忙家里的事时,他摆摆手说:“和群众生命安危相比,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俺是老党员,关键时刻就得豁得出。”
就这样,从1月3日下午5时到1月4日早晨7时,冒着寒风,王新华与同事们一道连续奋战。他们在四通镇3个行政村往返8次,往返医院和四通镇12次,转运50多名医务人员及防疫物资,确保四通镇近3500名村民核酸检测任务圆满完成。
1月4日早晨,忙了一夜的王新华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隔离点住所,休息了一会儿。上午11时10分,他接到通知,要求他和队友于下午1时30分再去四通镇执行核酸检测任务。于是,王新华远程指挥调度车辆,准备防疫物资。当日下午2时,救护车由医院出发驶往四通镇。车辆行至半路时,王新华接到上级传达的任务:解除指令,所有人员原路返回医院做核酸检测,晚6时回到隔离点住所待命。
“等忙完这段时间,再好好休息”
在隔离点住所的一段时间里,王新华为了全面掌握120急救指挥中心运转情况,始终不愿放下手机,不停地联络,持续远程指挥,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隔离期间,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车辆组的所有驾驶员几乎都接到过王新华打来的电话,要他们逐一汇报出车情况,并再三嘱咐他们关键时刻一定要坚守岗位、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按照流程做好每一步;要注意自身防护,不可放松警惕,不可麻痹大意。
接线班的马秀杰说:“唉!也许是天妒英才,我们的好大哥,怎么说走就走了。”1月5日上午,在隔离点的王新华还给她打电话,再三叮嘱说:“由于同事调班,你替班时一定要坚守岗位。最近疫情反弹,接到发热病人的求救电话后,一定问清楚接诊住址,问清楚是否为管控区。若是管控区就要出负压车辆接诊。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出车时可以往好处想,但要做最坏的打算。王大哥做事就是这么细致、认真。”
马秀杰和她的同事都知道王新华最近这段时间比较累,就劝他多休息,但是,他总是说:“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段时间尤为重要。等忙完这段时间,我再好好休息。”
1月6日凌晨,劳累过度的王新华猝死,倒在了医院工作人员隔离点,永远地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岗位,离开了朝夕相处的队友们。
“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
在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大厅的电子屏幕上,“时间就是生命,电话就是命令”12个红色的大字显得格外醒目。这是王新华的口头禅,同样也是他对工作的态度,更是他对急救工作最好的阐述。
王新华生前所带领的医院120急救队伍由14人组成,分别负责本地120报警电话受理、院前急救医疗的指挥、120车辆的调度和紧急医疗救援。疫情防控期间,他们还要负责工作人员和防疫物资转运等工作,虽然又苦又累,但是他们毫无怨言。
王新华常说:“要锻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120急救转运队伍,只有准备足、考虑全、技术硬,才能更好地为急危重症患者服务。多争取几秒钟,或许就能把患者抢救过来。”为此,他对科室人员要求特别严格,对急救车辆的管理更是“苛刻”。他再三要求急救车辆时刻做到“四要原则”(车辆燃油要满,车上急救物资要全,车载设备运转要正常,车辆保养要及时)。王新华说:“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我们肩负着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的重任。”
37年来,王新华所带领的120急救队伍,在接出诊方面,从未出现过一起因车辆故障或车载急救物资不足等问题而耽误救治的事件。
用生命践行初心,王新华如流星划过夜空。“新华大哥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对信仰的无比忠诚。”同事李汝良说,“他是我们的榜样,将激励我们勇于担当作为,为彻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1-13/56652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驻马店市中医院医务人员为旅客采样
- 下一篇:步长制药捐赠物资 助力郑州抗疫
- 步长制药捐赠物资 助力郑州抗疫 2022-01-13 20:00:15
- “俺是老党员,关键时刻就得豁得出” 2022-01-13 20:00:15
- 驻马店市中医院医务人员为旅客采样 2022-01-13 20:00:15
- 南乐县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实战演练 2022-01-13 20:00:14
- 厄特卫生部欢送中国医疗队 2022-01-13 20:00:14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 1“八桂药店智慧监管系统”上线运行
- 2山东省药监局区域检查第六分局组织开展2021年度监督检查“回头看”行动
- 3郑大一附院医疗器材术中未用续:又一患者称十余万元器材不在体内
- 4江西出台措施支持南昌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5特色诊疗+精准化服务 南京市中心医院让老有所医“破圈”!
- 6云南省药监局等四部门 联合印发药品领域行刑衔接工作办法
- 7打好系列“组合拳” 构筑人才“新高地”
- 8办案有力度 执法有温度 ——江苏省药监局“雳剑2021”专项行动化妆品专题典型案例评析
- 9【全面推进药监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医疗器械强制性标准优化评估结果公示
- 10上海今又有14例新冠肺炎病例顺利出院,有患者写了封感谢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