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过吗?苏东坡,吃货的最高意境!

  • 2022-01-09 14:00:08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1037年

1.8是苏东坡生日,大概能想到的**家都有他。不过,他内心执着于吃。他是一个“吃”家。

原本不叫苏东坡,是苏轼。一生起伏,起的少,而“伏伏伏”的多。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似乎永远乐观、豁达的苏东坡,而进入其内在的诗词内涵以及他的人生经历,并不是天得的一个豁达。

与他有关的吃的美食,有60多种。尤其有名的“东坡肉”,还有羊蝎子、生蚝等等。能做到吃货最高意境,必然少不了其生活历练与信念。请看。

1.

苏东坡的爱。

苏东坡的情感生活,虽然并没有缺少陪伴。但是最若心灵相同仍是早年亡妻王弗。可惜在苏东坡30岁,也就是王弗27岁时候,10年历程的相互陪伴后不幸离世。正是10年后苏东坡年近40岁历经与新法政见不一致,离京碾转杭州到山东密州。写下对王弗念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

43岁。乌台诗案。

对于名噪一时的苏东坡,因为被人凑齐一些素材,呈报苏东坡毁谤朝廷。至于这些人中是不是有沈括,教科书里出现的写“梦溪笔谈”的科学家,值得商榷。不过,苏东坡是从一个巅峰彻底的坠落到低谷。

船因故障停泊在太湖旁时候,想着纵身一跃,一了百了。

当京城后,在牢狱中度过暗无天日的130余天。“诟辱通宵不忍闻”。不过后来也是承蒙王安石“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以及受得怜才的太后对皇帝要“赦”。得以只贬身不杀身。

不过宋年间,官场有一个不成文的德行,就是官场意见可以争执,可以互斗,但是下台或退休后,私交不妨碍相好。王安石与苏东坡就是这么一个关系,此时王安石已退休在家。

3.

转身落入泥土。

贬身后,去黄州。在那里烧草、锄地,开垦出一块地。自此这块地,叫做东坡,自己也叫“苏东坡”。

这个是他人生的一个大转折。之前门前马后,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这里是农夫、乡野,郎中、匹夫。而正是这个时候开始,苏东坡也文学创意一路飙升,伴随的官场一路被贬。

在方寸监牢里度过了130天,而出来后马上就被流到黄州,无职无官,无俸。唯一欣慰的是苏辙把苏东坡家人带来团聚。不过,一家子,没钱,是一个大难题。

身上只剩相当于现在的1.5万块钱,要一家老小要养,如果要养够一年,每个月一大家花1000多元。所以,他把钱分成每天多少,挂上一串,吊在房梁,花一串取一串,没有花完的再放入瓮中。

寒冬里每去寺庙,去打坐。

过去是拿俸禄,写高文。而现在面临的每天的温饱生存。“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聊以卒岁也”。

4

东坡肉,看开。

当时猪肉价格便宜,大户人家没人吃,贫户家不知道怎么吃。所以苏东坡研究出了东坡肉,怎么不肥腻。

“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轼之前在黄州,写过“酸酒如荠汤,甜酒如蜜汁。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那意思是:酸酒甜酒,各有各的味道;我在黄州城三年,喝酒就不挑味道了。如果再挑三拣四,怎么求一醉呢?

当年初到黄州时,他感叹过:“临亭下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

过去2-3年后,逐渐的一股从容与看开显现。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给予自我壮胆的那种隐隐害怕与忧虑。不恰如我们遇到苦难一样,无依无靠,能做的是给自己打气加油,或者壮着胆子“我怕谁?”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有然是从高峰跌落入泥土般、以至于困顿不堪,所散发的坚韧与找寻生活、生命的本质。

5

日啖荔枝,羊蝎子,生蚝。

56岁时候被贬到惠州。

荔枝“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吃不起羊肉,就把剩下的羊脊骨烤着吃,成了现在有名的烤羊蝎子。

没想到,还有更绝的。惠州还不算,60岁的苏东坡接到被放逐海南,叫儋州。各种原始森林、有毒瘴气比比皆是,只比砍头轻一等的罪而已。把家属留在惠州,只身携带幼子过海,全家痛别。

经过一段漫长米如珍珠,菜如稀的困难生活后。终于发现生蚝这种食物。“清暑笔淡・东坡海南食蚝”记录苏东坡终于找到美味生蚝的吃法。“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写信给儿子说不要把这么美味的食物让朝中的人知道了,来抢我的吃的。

不过,吃归吃,也至此也开立后世在海南的文人辈出。

苏东坡的辗转一辈子

6

如果是现代的吃。

苏东坡,一首“老饕赋”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最能享受其美食给他带来的身心的支撑,与生活的动力。

不过,从吃货,如何更好的吃?

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脍。余欲听之,而口不可,曰: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

苏东坡,对于红眼病的少吃肉,觉得还是亏待了自己的嘴巴。因为毕竟是眼睛有病。哈哈。

有趣的是,苏东坡喜欢喝酒,但是酒量不好,常“饮一盏而醉”,醉卧此地,“拍手大笑使君狂”。

酿酒技术也不咋地,黄州酿佳酒,没有一个不腹泻的。惠州,儿子不愿再喝。不过苏东坡并不在意,写道“客不喜尔,然客之喜怒,亦何与吾事哉”。

也能看出和我们现在的中年人的风度,一个大肚腩。

苏东坡摸着滚圆的肚子问,这里面装着什么?说智慧,文章诗篇,皆不以为然。妾朝云则说,一肚子的牢骚。释然。

把吃肉、和菜搭配均衡一些,或者酒少一些或不喝。这个大大的肚腩减掉,是不是再续苏东坡10余年呢?

7

回味赤壁三重意境。

最后,我们仍以苏东坡的三看赤壁,来看看他不同的意境。

在逆境、或拨开云雾的过程里。享受和日月、自然、天地的时光,知梦境,而不仅仅是妄谈自己不得志,或虚度自我的悔恨。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在感叹,感受到自身在长长的岁月、和景象自然中的那种渺小、软弱、孤独,以及对自己虚度时光的悔恨。这时候的苏东坡仍处于在谪贬与不得志的情绪当中。只是已然有发乎,罢了罢了的无奈何。

“前赤壁赋”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里就不一样了。见了这江河山水,亘古不变。各物有主,兼非属于我。但是可以在当下拥有享受这日月山水,听闻这悦耳之声。这不就是造物给予的馈赠吗。

“后赤壁赋“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看见梦中的自己,看见并透过虚妄,才现真实。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1-09/56552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