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眨眼、噘嘴是在卖萌吗?不,是一种病!
- 2021-10-12 22:00:05 腾讯健康
- 健康
眨眼睛是很正常的生理动作,为了保持眼球的湿润,正常人平均每分钟眨眼10-20次,平均一天下来眨动1万次左右。
一年有365天,也就是说你的眼皮每年会不自觉地眨动365万次,这样说起来的话,每个人一辈子眨眼的次数已经超过了亿次。
对孩子来说,眨眼的次数比成年人相对少一些,每分钟大概在5-10次左右,如果眼睛干涩、痒疼,情绪紧张时,眨眼的频率也会增加。
尤其是对刚出生没多久的宝宝来说,尚不能用语言进行表达,模仿他人眨眼就是最好的卖萌和互动方式。
但是家长们需要注意辨别,孩子频繁出现眨眼,甚至每分钟超过20次时,可能不是在卖萌,而是得了一种病――“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和小儿多动症,听起来好像没啥区别,其实差别大着呢。
多动症,是一种心理精神性疾病,表现为行为、性情方面异常,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爱发脾气,对刺激反应过度,情绪多变等。
抽动症,是神经功能失常疾病,表现为突然、短暂、快速的面肌抽动,频繁的眨眼、挤眉、噘嘴,肢体上还会出现耸肩、摇头、踢腿等。
家长们需要注意,小儿抽动症常常伴有多动症的表现,但是小儿多动症肯定没有抽动症的表现。
这两类疾病常常发生于儿童期,经常容易被混淆,以为是多动症,其实这也说明了家长们在育儿知识上的缺失。
这里不得不提醒一下家长们,孩子调皮、好动、坐不住,让爸妈操碎了心,这真不是孩子的错,他们只是“生病了”,需要家长耐心的引导教育和一定的心理辅导。
近年来,抽动症患儿越来越多,这些儿童均有挤眉弄眼、说脏话、面部表情丰富异常的特殊表现。以往家长们常把这种情况误认为是“多动症”,经过就医诊断后才发现是“小儿抽动症”。
抽动症,目前在临床上归属于“行为障碍”,常发病于5-7岁,男孩发病率大于女孩,比例大概在3:1、4:1左右,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如果幼年没有采取治疗,很可能会持续到成年后,形成非常不好的习惯。
通过这些特征,分辨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不自主动作,下意识行为,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肌肉小抽动;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单纯运动抽动:眨眼、噘嘴、张口、耸肩、晃头、甩手、踢脚;
复杂运动抽动:抖动躯干、弯腰、转颈、跺脚、走路转圈;
单纯有声抽动:吸鼻子、清喉、咳嗽;
复杂有声抽动:重复语句、秽语、模仿声音、模仿言语。
除了经常被误认为小儿多动症,小儿抽动症还会经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眨眼睛:易被误诊为眼结膜炎、干眼症;
吸鼻子:易被误诊为鼻炎、不良习惯;
清嗓子:易被误诊为咽炎;
转颈:易被误诊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
孩子对上述症状可能会出现主动遮掩的情况,尤其是在父母没有引起重视,加以指责和批评后,因此不易被察觉,很少会引起重视。
实际上,小儿抽动症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不过可能会形成很多不良习惯及行为,并持续到成年以后。
如果家长们平时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很容易发现的,经过规范正规治疗后,大多都能得到改善。
参考资料:
【1】孩子频繁挤眼、愁眉、皱鼻子、噘嘴,这些坏习惯家长莫忽视
http://med.china.com.cn/content/pid/294372/tid/1026
【2】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是抽动症吗?一起来看看!
来源:大专家.COM,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1-10-12/53367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善于“伪装”的脑膜瘤如何察觉?这些早期症状要警惕2021-12-29 10:03:03
- 英研究称,Omicron感染住院风险较Delta低70%2021-12-29 09:57:14
- 美国FDA批准诺华全球首创siRNA降血脂新药上市2021-12-29 09:51:17
- 葵花药业拟引进两款儿童罕见病用药2021-12-29 09:51:04
- 广药集团建成澳门首个GMP标准中成药厂2021-12-29 09:50:49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