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卧床不起到重新站起 “帕友”们一定要有信心

  • 2021-10-07 22:00:05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是谢主任精湛的医术,帮助我从卧床不起到自主行走,太感谢他了。”日前,77岁的帕金森病患者瞿华在出院时,给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谢代鑫等医护人员写了一封感谢信。专家指出,虽然帕金森病诊疗困难重重,但目前已有成熟的诊治体系,“帕友”们一定要对医生和自己有信心。

帕金森病诊疗存在三大难题

据了解,帕金森病也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约600万,而我国就有约300万的患者,约占全球的一半。中国流行病学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1.8%,接近国际水平。谢代鑫指出,目前,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而且,帕金森病作为慢性病,该病从诊断到治疗都存在重重困难。

首先是不易诊断。很多人都以为手抖就是帕金森病,事实上,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包括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以及便秘、嗅觉减退、出现幻觉、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而且,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当一些人出现一些行动迟缓等症状时往往会以为是年龄大了的原因不被重视,或者是发生偏瘫后被误认为是中风偏瘫等疾病。所以,大家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不足,也造成了很多病人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

谢代鑫指出,其次是治疗困难。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是需要严格根据病人情况药量调整的,药量少了没办法控制病情,药量多了会造成患者出现异动。再次是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疾病本身的症状会出现重叠,所以,这就更需要医生仔细评估、鉴别。

已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诊治体系

为此,在多年研究探索中,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也形成了一套从诊断到治疗、康复行之有效的系统体系。

“目前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中,我们医院主要是通过经颅黑质超声、头磁共振观察中脑黑质有无燕尾征、震颤分析等检查进行判断,此外,还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对病人进行3-6个月的随访,长期观察诊断后才能确诊。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鉴别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相关情况。”多年来,谢代鑫已有一套治疗帕金森病的秘笈。

他说,诊疗过程中,他们特别强调病例、病史的作用,因为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才能更精准地进行治疗。也设置了一系列康复理疗等手段,这样也是为了改善患者各种功能障碍,尽可能减少继发性障碍和各种并发症,最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友”要有信心做好自我管理

“得了帕金森病是不是就没救了”“帕金森病是‘不死的癌症’“要是不能说话不能动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起帕金森病,这是不少人的第一反应,这也是多年诊疗过程中,谢代鑫最想跟患者及家属澄清的误区。

在他看来,帕金森病并非不治之症,只是作为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发展,但事实上帕金森病患者的寿命和正常人没有明显区别,所以,不管是患者还是家属都要有信心,尽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才是治疗的目的所在!

目前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通过药物等治疗也能很好地控制病情进展,但是这种有效控制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参与,更需要病人及家属的全力配合。

首先,病人及家属要有信心,消除心理障碍,这对疾病的控制至关重要。其次,也需要病人做好自我管理,除了经专业医生评估进行理疗康复外,还可以通过打太极拳等运动改善各种功能障碍,尽可能减少继发性障碍和各种并发症。最后,一旦有什么异常一定要及时就诊,尽早治疗。

本公众号未署名图文作者请与本报联系,以奉稿费。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1-10-07/53260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