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加强疫情认知或助遏制传染性疾病和野生动物保护
- 2021-09-07 18:00:10 健康一线
- 健康
中新网北京9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生态与演化》最新发表一篇社会学研究论文显示,研究人员通过开展一项涉及5000人的调查发现,在亚洲某些地区,自我报告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认知度更高的人未来消费野生动物制品的可能最多降低了24%。
这项发现表明,传达疾病风险,尤其是与野生动物消费有关的风险,对遏制传染性疾病和包括野生动物保护在内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可能有双重好处。
该论文指出,在全球各地,人们出于传统或文化目的消费野生动物和野生动物产品,有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或导致病原从野生动物身上传至人类。因此,保育社群想要降低人们对此类产品的需求。
论文通讯作者、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罗宾·奈杜(Robin Naidoo)和同事在2020年3月,对中国香港、日本、缅甸、泰国和越南等地的5000人进行调研,受访者平均年龄为39岁,其中53%为男性。研究人员询问受访者自己及认识的任何人是否在过去一年里消费过野生动物产品,疫情是否改变了他们的消费模式,以及他们未来有多大可能在传统生鲜市场采购野生动物制品。
论文作者通过检验受访者自我报告的对新冠肺炎的知情程度和忧虑,以及其他社会人口学变量,以了解这些是否影响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结果显示,根据所在地区,对新冠肺炎认识程度最高的一类受访者,可能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的可能性比其他人低11-24%。不过,也有例外,如越南(有些受访者更有可能增加消费)和缅甸(受访者表示未来购买的可能性增加)。
论文作者总结指出,降低人们对野生动物产品的需求十分复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动机和消费这些产品的需求。他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关于野生动物消费相关的疾病风险的公共教育,可能对保育和公共健康都有好处。(完)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1-09-07/52835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善于“伪装”的脑膜瘤如何察觉?这些早期症状要警惕2021-12-29 10:03:03
- 英研究称,Omicron感染住院风险较Delta低70%2021-12-29 09:57:14
- 美国FDA批准诺华全球首创siRNA降血脂新药上市2021-12-29 09:51:17
- 葵花药业拟引进两款儿童罕见病用药2021-12-29 09:51:04
- 广药集团建成澳门首个GMP标准中成药厂2021-12-29 09:50:49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