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天旋地转?耳石症复位与日常防晕技巧

  清晨起床,刚一翻身,突然感觉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甚至无法站立。这种突如其来的眩晕,可能是耳石症在作祟。耳石症,医学上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发病率高、复发率也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幸运的是,只要掌握正确的复位方法和日常防晕技巧,就能有效应对这一疾病。

  耳石症:藏在耳朵里的“捣蛋鬼”

  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还肩负着维持身体平衡的重任。内耳中有个叫椭圆囊的结构,表面附着着许多碳酸钙结晶,这就是耳石。正常情况下,耳石安静地“躺” 在椭圆囊里,帮助我们感知头部位置变化。但当头部受到剧烈震动、外伤、年龄增长导致的内耳退化,或是长时间熬夜、过度疲劳等,耳石可能会 “离家出走”,掉进半规管里。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这些游离的耳石就会在半规管内移动,刺激神经末梢,让大脑接收到错误的平衡信号,从而引发强烈的眩晕感。

  耳石症的典型症状是位置性眩晕,也就是在特定的头部位置变化时,如起床、躺下、翻身、低头、抬头等动作时,突然出现短暂的眩晕,通常持续不超过1 分钟,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眼震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平衡失调,行走不稳,增加了摔倒受伤的风险。

  专业复位:让耳石“回家”

  一旦怀疑自己得了耳石症,应及时前往医院耳鼻喉科或眩晕门诊就诊。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眼震电图等辅助检查,准确判断耳石的具体位置和类型。目前,耳石复位主要有两种方法:手法复位和机器复位。

  手法复位是最常用的方法,医生会根据耳石所在的半规管,采用特定的体位变换,如Epley 法、Semont 法等,通过重力作用引导耳石回到原来的位置。以 Epley 法为例,患者先平躺在床上,头向患侧转 45 度,然后身体快速向另一侧转动,头也随之转动,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慢慢坐起。整个过程看似简单,但需要医生精确控制角度和时间。机器复位则是利用仪器精确控制头部运动,进行标准化的复位操作,对于一些手法复位效果不佳的患者,机器复位可能更有效。

  复位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快速的头部活动,以防耳石再次脱落。一般来说,大部分患者经过1 - 2 次复位治疗后,症状会明显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复位。

  日常防晕:从细节做起

  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增强内耳的功能。同时,减少咖啡因、酒精和烟草的摄入,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内耳,诱发眩晕。

  注意头部保护:在进行剧烈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等,或进行可能会损伤头部的活动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佩戴合适的头盔。避免头部受到撞击和震动,如乘坐交通工具时系好安全带,防止急刹车或碰撞对头部造成伤害。

  加强平衡训练:平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内耳的适应性。瑜伽和太极拳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运动不仅能提高平衡感,还能帮助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缓慢改变体位:对于耳石症患者或容易眩晕的人群,在起床、躺下、翻身等动作时,要尽量缓慢进行,给内耳一个适应的时间,避免突然的头部位置变化诱发眩晕。从蹲位或坐位站起时,也要先在原地稍作停留,确定没有不适后再行走。

  耳石症虽然会给我们带来不少困扰,但只要正确认识这一疾病,及时进行复位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的几率。如果出现反复眩晕或症状持续不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涉县中医院  杨雪琴)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dujia/2025-05-14/72903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