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养胃健脾有良方
- 2025-06-23 18:24:04 互联网
- 健康
名医介绍
郎晓猛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一科副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学会传染病分会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组长、河北省中医重点专科脾胃病协作组秘书。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10余年,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反流性食道炎、浅表及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出诊时间:周三、周六全天
出诊地点:周六一诊室,周三九诊室
进入7月炎热的夏季,人的脾胃功能会相对减弱,从而导致消化系统疾病高发。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一科副主任郎晓猛介绍,从中医角度,胃肠疾病在这个季节高发有其特定的原因。
首先,气候湿热影响脾运化。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主要功能是运化水湿。夏季炎热多雨,湿热较重,容易困脾,从而阻碍脾的运化功能,体内的湿热也会越聚越多,胃肠功能必然会受到阻碍和影响。
其次,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功能。夏天气温升高,是各种细菌、病毒活跃的季节,如果人们在生食瓜果蔬菜前清洗不彻底,或不注意手部卫生,就容易导致细菌、病毒的感染;高温季节食物容易腐烂变质,进食这些食物也易导致胃肠道感染;在这个季节过食冰糕、冷饮、冰镇西瓜等生冷寒凉食物,或经常食用小龙虾、羊肉串等辛辣温热性食物,也会损伤脾胃功能,影响运化吸收,出现胃肠疾病。
再次,起居失常损脾碍胃。夏季贪凉,长期吹电扇或处于低温空调室内,易导致脾胃受凉,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气温高时人体容易大量出汗,耗气伤阴。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或者熬夜等不能保证充足的休息,会导致口干、口苦、食欲下降、便秘等症状发生。另外,长期处于烈日之下或高温环境中,也会出现胃肠道症状。
中医推荐的养胃健脾茶及药膳
◆益胃茶
原料:玉竹6克、沙参3克、麦冬3克、生地3克、绿茶3克、冰糖10克。
用法:将以上药材用300毫升开水冲泡后饮用,一直饮用至味淡。
功效:益胃生津。此茶可用于阴虚内热导致的口干、口渴、咽喉肿痛、自汗盗汗、便秘等。
◆苦瓜茶
原料:苦瓜片、冰糖适量。
用法:用干苦瓜片10至15克,研为粗末,放入锅中,加盖用沸水适量冲泡20分钟。不拘时代茶频繁饮用。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暑、健胃解乏。《本草纲目》记载“苦瓜,其瓜性味,苦寒无毒,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其子性味,甘苦无毒,益气壮阳。”苦瓜茶不仅具有清热解毒、清凉降火、养颜美容等功效,还能提神降气,清心明目,可用于热病中暑、烦渴引饮、赤白痢疾、赤眼疼痛、痈肿丹毒,恶疮的治疗。
◆茯苓薏仁糙米粥
原料:茯苓6克、薏仁20克、糙米100克。
用法:将茯苓、薏仁和糙米一起放入锅中,水分则依个人喜爱的浓稠度增减,熬煮成粥。
功效:健脾化湿。茯苓性温、味甘,有利水渗湿的功效,薏米性微寒、味甘淡,有清热利湿的作用。此粥用于脾虚湿盛患者出现纳呆、腹胀、腹泻、大便粘腻、乏力、舌苔厚腻等症状者。
◆西洋参莲子百合粥
原料:西洋参9克、莲子12克、百合15克、大米100克。
功效:健脾益气、生津止渴。西洋参具有补气生津、清火除烦的功效,清代《本草从新》一书中说:“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擅长养阴、生津、清肺火。莲子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百合润肺、清火、安神。治咳嗽、眩晕、夜寐不安、天疱湿疮。此粥用于脾虚气阴两虚患者出现纳呆、腹胀、乏力、口干、口渴等症状者。
当然,光靠这些药茶、药膳远远不够,郎主任提醒,要想肠胃好,轻松过夏,生活中还要注意如下细节。
第一、饮食有节。饮食清淡,避免长期大量食用生冷、辛辣、黏腻、高油高热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注意洗手,食用瓜果蔬菜前要清洗干净;适量多饮水,注意补充盐分及电解质。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注意饮食清淡,提倡多喝一些粥类,既好消化,又有养胃的功能,尽量少吃油炸煎炙食品。
第二、起居有常。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适当午休,使精力充沛。避免贪凉,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空调房间内及长时间使用电扇;避免长时间暴晒于强烈日光下,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工作;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安逸与过度劳累。
第三,适当运动、避免过度锻炼耗气伤阴,避免久坐久卧产生痰湿,保持适度规律运动,既有利于增进食欲,又能促进胃肠蠕动。
走路像踩棉花 可能是得了颈椎病
由于工作压力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长期伏案工作和使用电脑,颈椎病发病年纪已经从之前的40岁提前至30岁,并且还有更年轻化的趋势,成为名副其实的白领职业病。特别是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再加上缺乏锻炼,颈椎周围的肌肉很少,导致这一人群容易患颈椎病。
类型 在颈椎病的早期,往往在颈肩部会表现出不适,这时候的颈椎病的表现有点类似颈肩部肌肉筋膜炎。但是随着颈椎的不同部位受到孱弱的颈部肌肉、不稳定的颈椎、变形变小的椎间孔、变窄的椎间隙及颈椎各处长出来的骨刺的影响,就会导致各种不同类型的颈椎病的发生。
如果有了颈肩部向手臂串麻,往往是因为颈椎多处长了骨刺,骨刺刺激了颈部的神经根所致,这种颈椎病叫作神经根型颈椎病。
有些颈椎病的病人经常有眩晕,眩晕往往发生在转头、从卧姿到坐姿的头的位置改变的时候,甚至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这种颈椎病叫作椎动脉型颈椎病。
还有一种颈椎病叫交感型颈椎病,颈椎多个地方的交感神经受到骨刺、颈椎不稳、颈椎软组织受伤或缺乏锻炼导致的颈部肌肉无力,使得颈椎整体变形刺激了颈部多处交感神经,从而产生视物模糊,看东西双影,走路像踩棉花的感觉,记忆力下降,睡觉多梦,一只手发白一只手发红,一侧肢体的某一部分出汗,另一侧不出汗等等。
治疗 上颈段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往往经过医生安排的颈部肌力练习、颈椎牵引、推拿和手法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都能临床治愈。
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除了颈椎周围肌力练习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一样外,往往要借助口服药物或点滴药物来镇静交感神经或促进血液循环,颈椎牵引的方式也会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所不同,推拿和手法的做法对每一种类型的颈椎病也是要进行区别对待的。
当大夫告诉您,您患的是脊髓型颈椎病,而且颈部的脊髓受压迫严重,您自己的脊髓型颈椎病的表现也很明显的时候,往往就要手术治疗了。
预防 预防颈椎病的关键是要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做起。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对预防颈椎病至关重要。
在生活中,不要让颈椎处于一种姿势一待就是很长时间。例如,在家看书或看电视,应该持续50分钟就起来活动活动,防止颈椎和椎间盘长时间处于一个姿势发生劳损和长骨刺。
在工作中,也要避免一天下来老是坐在那里办公。也应该将一天的每个60分钟分为50分钟+10分钟,其中的50分钟用来工作,10分钟用来活动。
还有一部分颈椎病的发生是大家在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中颈部肌肉、韧带和骨骼受伤后,颈椎形态改变、颈椎不稳、受伤部位瘢痕化导致颈部受力平衡被打破,或颈部肌肉受伤、颈部力量不足等造成的,因此预防平日活动时的颈部损伤也是预防颈椎病的方法之一。
提示 颈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也是预防颈椎病的方法,因为这样可以预防轻度的颈椎病变成严重的需要手术的颈椎病。
需要强调的是,颈部肌力练习在预防颈椎病的上述各种方法中是最重要的,其方法包括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较劲,在头部向前屈、后伸、左侧偏、右侧偏这四个方向用力的时候,用双手和头部较劲,这样久而久之,脖子就练粗了,很粗的脖子,颈椎就像戴了一个肌肉夹板,受到保护,得各种颈椎病的机会就少了。
也可以用布带或弹力带代替手和头部的各种动作较劲练习胫骨肌力的。也有人在俯卧时抬头练习颈部后群肌肉,仰卧时抬头练习颈部前群肌肉的。
多种方法都可以将颈部周围的肌力练强、肌肉练粗,以便更好地预防颈椎病。此外,按摩、针灸等都对打通督脉阳气有非常好的作用。打坐、站桩、瑜伽等方法均讲究打通督脉,值得尝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余家阔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3/73279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澳鹏发布MediGo医疗大模型数据开发平台 破解医疗AI数据瓶颈2025-06-23 16:11:10
- 2025养固健"新平衡之约•国风盛典"盛大启幕2025-06-23 14:12:59
- 法玛诺唯亚与复星医药达成骨质疏松药物战略合作 零售覆盖网络再拓展2025-06-23 11:52:11
- 康缘药业“光速”检测:为中药智能制造装上“智能眼睛”2025-06-23 11:05:52
- 脑震荡的诊断及治疗2025-06-23 10:56:09
- 东诚药业荣登《2025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2025-06-23 09:55:16
- HDC 2025丨医朵云“医生个性化智能体平台”点亮健康中国普惠之路2025-06-23 08:32:04
- 合肥创新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III类会议2025-06-21 18:04:56

-
心理健康有问题的青少年更爱上网
2025-05-07
-
世卫组织强调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 呼吁推动卫生公平
2025-05-07
-
南北医疗强手联袂,共启质子治疗研发新篇章
2025-05-06 15:58:36
-
健帆生物:通过低息负债可以优化财务结构、支持项目建设、提高公司运营灵活性
2025-05-06 15:53:25
-
健帆生物:公司产品没有出口至美国,核心原材料亦不从美国进口
2025-05-06 15:52:53
-
贵州省卫健委副主任、疾控局局长田艳已被免职
2025-05-06 15:50:01
-
社保缴满多少年才能退休?社保卡要交多少钱?一文读懂社保那些事!
2025-02-21 09: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