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气与心气相通” 初夏,专家与你聊“养心”

  • 2025-06-23 18:22:30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节气进入立夏,是天地交泰、万物花开的季节。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变换和人体五脏功能相通。中医四季养生的方法是: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最快的时期。心与夏气相通,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本期河北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何红涛主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邢军主任为大家带来心脏养护的科学方法。

中医夏季最养生的生活方式

何红涛


河北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继承人。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脂血症、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神经官能症以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等心血管疾病。

夏季养心之饮食

宜省苦增辛。《摄生消息论》称:“夏三月属火,主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当饮食之味,以减苦增辛以养肺”。夏季多食辛味的食物,是因为辛味能宣肺散邪,以防止夏季心火过旺而伤肺金;少食苦味则是因为苦能泻心火心阳,并且中医认为苦味多寒,苦寒日久易伤胃气。初夏之时,多食葱、姜、蒜、洋葱等辛味食物可促使气血流通,有益于心。

饮食宜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瘦肉和时令水果,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推荐以下药膳粥:

丝瓜粥: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作用,是夏季养生粥大全中较好的一款粥品。

配料:丝瓜100克、粳米250克。

制法:将丝瓜洗净,去皮,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将米淘干净后放入锅内,加上适量的水后,放在大火上烧开,接着转为文火熬煮。粳米熟透后再加入丝瓜,煮沸后等待约5至8分钟,就可以食用了。

荷叶粥: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有开胃消食的作用,是夏季养生粥大全中的重头戏。

配料:荷叶50克、白糖30克、粳米250克。

制法:将鲜荷叶洗干净,剪去蒂和边叶。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粳米盖上荷叶。大火将食材煮沸后,转用文火煎熬,等到粳米熟透后,拿走荷叶,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即成。

百合莲子粥:养心安神除烦,助消化,滋阴润燥等作用。

配料:大米150克,百合干25克,莲子25克,枸杞2克,冰糖30克。

制法:百合干用刀背碾成粉状;莲子用热水泡软;枸杞用热水稍泡;大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锅中放水,先放入大米、百合干烧开后,再放入莲子,改用中火继续熬煮至熟,最后放入冰糖即可。

桂圆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尤其适用于劳伤心脾,思虑过度,身体瘦弱,健忘失虑,月经不调等症。

配料:桂圆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桂圆同粳米一起倒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可食用。特别提醒:喝桂圆粥忌饮酒、浓茶、咖啡等;假如是糖尿病患者,可不用加白糖,并且熬粥时间稍短些。

适当食酸。《养性延命录》说: “春宜食辛,夏宜食酸,秋宜食苦,冬宜食咸,此皆助五藏,益血气,辟诸病”。中医认为,酸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能够敛气、敛汗,还能生津液。夏季适当食用酸性的食物有助于固表敛汗,以防耗伤心脏的气阴。常见酸味食物有:西红柿、酸奶、山楂等。

夏季养心之起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是夜短昼长的季节,人们可较春天稍晚点睡觉,但不建议在子时(即晚上11点)之后睡觉,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上应早点起床,以适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中医认为,一日之中午时与心相应,适度的午休有益于养心,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也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午睡可预防冠心病,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午休时,即使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长期坚持午休可生发心气、温煦脏腑、养神护体。

民间有“没过五月五,不要收被褥”之说,意思是没有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里的棉被不要随便收藏起来。有时白天十分炎热,到了晚上却气温突然下降,被冻醒,这些情况下稍不留意就容易受凉。

夏季养心之调神

精神心理障碍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突然的高温容易引起人们情绪焦躁,导致心火过旺,引发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受气候等外感因素的影响,发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立夏后养心是第一要务。夏季讲究清净养神、调和喜怒、节制情志,以降心火。如果在此时出现心烦、失眠、口渴现象,可用麦冬、百合等泡水代茶饮以达到清心除烦安神的作用。夏季天气炎热,情绪容易烦躁,如果出现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头晕头痛等现象,可用金银花、野菊花等泡水代茶饮以清肝泻火,平复情绪。

夏季养心之运动

中老年人宜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游泳、散步、骑车等。心脏病患者切忌做剧烈运动,如跑步、爬山等。运动时间适宜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时进行,避免暑热,防止对人体的阳气津液消耗过大。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容易伤心。每日运动1次,每次运动保持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3至5次。达标心率:年龄+运动心率=170次/分,为佳。最好选择在户外进行运动,如公园、湖边、庭院等视野开阔、阴凉通风的地方,都是较好的运动地点。如果条件有限只能进行室内运动的话,最好打开门窗,让室内空气保持通畅。运动后不宜立即吃冷饮,不宜大量饮水,不宜马上冲凉水澡。要尽快更换汗湿的衣物,以免着凉诱发感冒、风湿或者关节炎等疾病。

夏季养心之经络保健

平素可按摩敲打足三里、涌泉、内关、劳宫等穴位,具有健脾益肾养心,调养气血的保健作用。

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境界。

每天做做养心操

养心操方法:先将两手掌心的劳宫穴进行对搓,搓个3至4分钟,使两个掌心发热即可,这对调理心脏机能很有好处。搓热掌心后,将双手合十,让手掌的大鱼际从上往下按揉胸口两乳之间的膻中穴,搓5分钟,使膻中穴局部发热,有助于宽胸理气,调节心肺。搓完膻中穴后用掌根,由膻中穴向下推,两手交替,共推5分钟,能起到理气的作用。一套操做下来只需要15分钟左右,非常方便。

煮粥放点酸枣仁:酸枣仁是一味宁心安神的好食材,熬粥时放点有助于养护心脏。从药店买点酸枣仁,每次熬粥时加20、30克就可以,睡眠不好的人,还可以配合放点莲子,清心安神。此外还可以熬点荸荠水,化解身体的油腻、疏解瘀滞、清热利咽,有助于凉血解毒,对心脏的养护也能起到辅助保健的作用。将10至15个荸荠削皮后,加入200毫升水,将荸荠煮熟后即可,荸荠水煮好后稍稍晾一下,再放点蜂蜜就可以喝了。

突然不适巧缓解:初夏气温开始升高,有的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心慌、胸闷的症状。有一个能快速缓解的妙招,就是点按手腕内侧的内关穴。有一位20多岁的年轻患者,他是一位摄影师,经常外出熬夜喝酒,结果有一天心慌得厉害,到医院确诊为室性早搏。医生告诉他,如果回家后出现心慌症状时,就点按内关穴,每天每边点按5至10分钟,一天做4至5次,能有效帮助缓解心慌症状,他做了两周就感觉好多了,现在也一直坚持,经常这样点按内关穴,他觉得心脏很舒服。所以有类似症状的患者,不妨也试试这个方法。北京同仁医院传统医学科陈陆泉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3/73278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