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心灵感冒” 老年抑郁症需专业治疗

  • 2025-06-23 14:45:50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2019年3月的一天,69岁的黄阿姨走进了王育梅主任的病房。黄阿姨平时是一个积极乐观的老人,经常在公园跳广场舞。就在最近她走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腿部骨折,一直坐着轮椅。家人感觉她情绪很不好,经常唉声叹气,不爱出门,饭吃也少了,睡眠质量也变差了。家人特别害怕,她是不是得了抑郁症?王主任给患者进行了全面体格检查,特别是内分泌功能以及精神状态评估,确定黄阿姨患了“抑郁症”,给予系统抗抑郁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并且每天鼓励黄阿姨做操、运动。黄阿姨病情一天天好转,逐渐能够吃好、睡好,后来也可以参加病区的各项活动,再次变得乐观开朗,心情变好之后,黄阿姨还经常开导鼓励刚刚住院的其他抑郁症患者。黄阿姨病情好转后,她的一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她女儿说:”我妈病好了,我们一家人心情都好起来了。”

王育梅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脑功能科主任,睡眠病房主任,留日博士,北大六院博士后。擅长各类睡眠障碍患者,如失眠障碍、情感障碍伴发失眠、精神病性障碍伴发失眠、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障碍、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异常、不安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镇静催眠药或酒精依赖等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心灵“感冒”,创伤不亚于躯体病痛

黄阿姨患上的就是老年人非常常见的抑郁症,抑郁症被称为心灵“感冒”,王主任介绍,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实是一种生物学疾病,发病通常和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比如经历一些不幸的生活事件。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自杀原因之一,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和生命质量。由于抑郁症使患者情绪长期低落,还会引起机体免疫、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紊乱,引发心肌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等身体疾病。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60岁以上老年人大约15%患有抑郁症,在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发生率高达50%至55%。

抑郁症的表现变化多样,在早期常常会被误诊和漏诊。比如家住石家庄的刘阿姨总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还总感觉浑身疼,有时胃疼得厉害,有时头痛明显。儿子带着她辗转于各大医院,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外科等科室都看了,检查做了很多,都没有什么问题。最后,有医生建议患者到精神科看一看,最终确诊患者为“老年抑郁症”。

因此,王主任建议,当老年人生活中出现以下表现时,应该警惕老年抑郁症的发生。

●对忧伤的情绪不能很好表达,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

●躯体主诉明显,感觉浑身不适,其本身症状易被忽略;

●兴趣索然。不能体验乐趣,不愿参加正常活动,甚至远离人群;

●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睡眠障碍,食欲减退;

●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悲观绝望;

●心境有昼重夜轻的特点,往往在睡觉前能感觉轻松一些;

●有躯体症状如体重下降、口干、便秘、睡眠障碍(失眠、早醒等)等;

●可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

●可出现自责、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为。

抑郁症青睐哪些老年人

本来乐观开朗的老人一下子沉默了,患上抑郁症了,很可能和以下方面有关,子女在关照老人生活起居的时候,还要尤其照顾好他们的精神需求。

老人常有的孤独感。当老年人离退休后,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都发生巨大的变化,自己的子女也相继成家立业,组织家庭,离家而去。许多老人是单独居住生活,而且不愿成为子女的负担,孤独一人生活。随着“4-2-1家庭模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子女与老年人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使老年人倍感寂寞孤独,产生被社会遗弃的失落感。

疾病折磨让老人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研究报道,身患躯体疾病的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50%至55%,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更明显高于健康人。此外,引发抑郁症的躯体疾病还有心脏病、甲状腺疾病、胃溃疡、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往往迁延时间长,治疗效果一般,都会使老年人感到无能为力,力不从心,心情沮丧。

药物刺激产生抑郁。许多老年人需要规律地服用多种药物以治疗自己的躯体疾病。有些药物能加重或引起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如心血管药物、激素、甲基多巴、左旋多巴、西米替丁等。但是每种药物副作用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所以因药物引发抑郁的程度也会有较大的区别。

疏导老人要强钻牛角尖的个性。老年人的性格与抑郁状态关系极大,性格固执、做事追求完美、个性好强者易患抑郁症,由于达不到心中的标准就会产生极大的失落感、自责感。固执又促使患者喜欢钻牛角尖,许多问题想不透彻,“一头钻进死胡同”出不来,加重心理压力,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心理恐惧要疏导。不同人对死亡、死亡的过程有不同的恐惧,这与个人不同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息息相关。大多数人对死亡过程,如对死亡本身,更害怕因疾病失去行动自由,疼痛不适的折磨、睡觉时死亡或是清醒时死亡,死亡到底为何物,对未来不可控的恐惧。

生活变故所致。研究显示,负面生活事件发生频率增加,老年抑郁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增长,生活中出现不良生活事件:丧偶、丧友、体力不支、重病或慢性病缠身、丧失健康、丧失脑力、失去工作、机会、地位和金钱。所有这些对老年人来说,心理无法忍受,为丧失而感到悲哀忧伤。长此以往,抑郁症发生的风险更大。

治疗抑郁症要“多管齐下”

“由于引发老年人抑郁症的因素有很多,退休后失去生活目标、子女不在身边、老伴突然离世、长期慢性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甚至还有因隔代带娃有苦难言导致的抑郁。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心理上的变化,老年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减弱,任何应激状态都容易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的产生。

“生活失去目标”是很多老年人患抑郁症的诱因。老人退休后,生活突然变得空闲,“无所事事”的生活让老人觉得自己不再具有价值,他们会感觉被这个社会所孤立、摒弃,没有了生活的方向。因此,面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到诱发抑郁症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进行正确疏导。治疗老年抑郁症,王主任说,临床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药物治疗:个体化用药(需专科医生来指导用药)是必须遵循的用药原则。开始用药从小剂量逐渐增至治疗量,停药时也应逐渐递减,以免引起停药反应。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慢。所以老年人用药剂量相对较低。老年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力低,故应尽量选择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老年患者常伴有躯体疾病(如帕金森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等),在治疗时既要考虑疗效,又要注意各种药物的相互影响。治疗同样要疗程充分,维持治疗非常重要,疗程相对要长些。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非常重要,抗抑郁剂合并心理治疗属于治标又治本的办法,疗效远远高于单用抗抑郁剂或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改善预后,有助于预防复发。

电抽搐治疗:传统的电抽搐治疗ECT,并不适合老年患者。现代的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的适应证比较宽,无严重脑器质性、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老年患者,也可以选用MECT治疗。MECT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遗忘和意识障碍。

丰富的生活和家人的陪伴是防治抑郁症最好的方法

预防老年抑郁症,需要老年人自己和家人的共同努力。首先老年人自己要多参加集体活动,结交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其次子女要抽出时间多关心、陪伴,给予老人家庭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老年人应在早期积极防治躯体疾病,注意患者对使用的任何药物的耐受情况,并注意改善脑功能状态,防止一些缺血性脑疾患导致的精神异常。要防止脑动脉硬化的发展,加强脑血循环。必要时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措施,如服用降血脂、减轻血管脆性、促进小动脉扩张的药物等。

多参加社交活动可防止老年抑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家人的陪伴是保护老人不患抑郁症最好的方法。一旦进入老年后,子女离开家庭,加上自己社会活动减少,若自己再不爱出门活动,时间久了表达能力就会随之降低,抑郁的风险也会加大。因此,建议老年人一定要多参加户外活动,多串门,与人交往,多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功能,便能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

老人如何自己走出心理困境呢?首先要改变认知,改变原来的生活模式,要从以工作为中心转向以家庭为中心,以紧张为中心转向以闲暇为中心;要有心安理得享受的心态,要达到“悠然见南山”的心态;要“服老”,把事情都看淡一点,宽以待人的同时也宽以待己。建议老年人要保持广泛的爱好,培养有益健康的兴趣,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扩大生活圈子,精神上有所寄托。

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来说,家人的关爱是最好的良药。作为患者的子女,应该多去关心老人,多去陪伴老人,理解和包容老人的行为及情绪,而不是批评。另外,如果有抑郁症的老人提到死,哪怕只有一次,家人也要特别注意,务必24小时关注患者,及时带老人就医。可以带老人多学习新知识,接触新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以更积极健康的心态投身到自己的晚年生活中。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3/73271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