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检验人确诊,感染原因给所有检验人敲响警钟!

  • 2022-04-27 16:00:06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疾控中心检验人确诊

4月19日,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新增4例本土感染者,其中病例14芦某某为县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系病例9李某某的密接者。

据报道,4月16日,应县对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时,发现1人阳性,随后确诊。病例9李某某,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员。

活动轨迹显示,病例9李某某曾多次前往快递驿站进行现场流调和环境采样,轨迹涉及当地的韵达快递驿站(该驿站检出阳性人员)及总仓、圆通总仓、京东总仓;此外,他还曾去病例及密接者家中采集人员及核酸样本。

确诊检验人连续多日高强度工作

在这篇确诊病例的通报中,确诊检验人的流调信息引起了小编的注意:

4月12日20时,前往单位,21时进入实验室。

4月13日0时20分,出实验室,3时15分去韵达快递驿站(公安局往西50米路北)进行现场流调、环境采样,6时05分返回单位,6时30分到达李某某家中进行核酸采样、环境采样,10时左右到韵达快递驿站(公安局往西50米路北)采集物品样本、到韵达快递总仓采集环境等样本。12时左右到达隔离点,13时左右返回单位,进入实验室工作,21时左右进入实验室工作,工作结束后一直在单位休息未回家。

4月14日6时,在单位接收送来的采样样本,6时37分开车去宝坻阁取东西(未进入小区),后送东西到家门口,7时20分返回单位,7时30分开车去采集病例2家中的环境样本,以及密接杨某某、病例4的人员样本,9时10分返回单位后未外出。14时左右回木材厂附近家中(家中无人),后开车前往泰和源隔离酒店接收核酸样本,16时左右返回单位。

4月15日9时30分去韵达物流总仓、京东总仓、圆通总仓采集环境、物品样本,12时10分回到单位,16时10分开车回家取衣服后返回单位(未进入家中),17时30分开车去泰和源隔离酒店取核酸样本。18时04分去隔离点西边迎宾水产批发店购买东西,后到泰和源隔离酒店取上核酸样本返回单位,19时45分进入实验室,20时30分到实验室旁边休息室休息。

4月16日核酸检测为阳性,由负压车转运至应县人民医院

可以看出,这名确诊的检验人从12日至15日连续4天都在高强度地工作,两点一线,从早6点工作至半夜基本上是常态,甚至凌晨3点都还在进行现场流调和环境采样。

这些问题,增加了感染风险

疫情当前,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最累、最危险也是最高压的却无疑是医务人员。因为对于我们医务人员而言,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危险的病毒,还有高负荷的工作。

据了解,3月1日至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50万例,波及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所有省份。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离病毒最近的医务人员们因为以下这些问题,导致了感染的机率的增加:

人手不足,工作时间加长

医务人员人手不足而工作量大,导致分配到每个医务人员手头上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工作时间无限期延长。

防护用品防护效应降低

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如果不能及时更换防护用品,防护服、口罩、手套等的防护效应也会随着时间的加长而降低。

医务人员抗疫压力大

在长时间的持续工作下,医务人员的身体机制也在报警,疲劳、抵抗力下降等都将加大感染风险。

病毒风险意识降低

在日复一日的周转中,麻木、厌倦等心理问题也容易出现,无论是对防控对象(比如采集核酸时的防控措施)还是医护自己(自我监测),大家的警惕性都在下降。

关注医务人员自身的防控,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的保护,也是在坚守我们抗疫的“底线”。因此,在医务人员自身提高警惕的同时,也希望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各项举措,能够早日落实。

最后,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小编也从从检验前(样本采集、运输等)、检验中(样本前处理、检测等)、检验后(废弃样本处理等)三个方面搜集了一些防护知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样本采集、运输等过程中应怎样做好防护?

采集者需三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患者佩戴口罩或其他呼吸屏障,避开患者咳嗽、呼吸道诊疗操作等时刻。疑似患者就地隔离采样。不建议检验人员进入隔离区采集标本,以尽量减少患者、人员的流动是基本原则。样本采集后最好置于两层一次性密封袋内密封。采集后的抽血针、棉签等,需放入相应的医疗锐器/废物箱,废弃物管理见《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

样本院内运输应按照《关于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53号)执行,放入两层一次性密封袋内密封,由专人运送入实验室。确认装箱前有消毒环节。参与运输的人员应严格做好防护。院外送检的样本,需严格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5号)要求执行。

2、样本的前处理、检验等过程中,应怎样做好防护?

实验室接收和处理标本,应进行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手工检测的项目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实验室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应工作资质、岗位能力认可,应穿戴防护服,口罩、防护镜等。

开箱或开袋瞬间,用75%乙醇喷雾消毒。血液样本在离心前一定要认真检测试管有无破损,试管帽有无盖紧等。拔试管帽时,动作应轻柔小心,防止样本飞溅,用75%乙醇喷雾消毒后进行处理,尽可能在生物安全柜里完成,再上机处理。离心机离心停止10分钟以上,开离心机盖喷雾消毒。

实验区环境应符合二级或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核酸操作(如PCR)有资质、环境符合要求。处理气溶胶的良好方式是开窗通风。按规范进行物表消毒、空气消毒等。

病毒分离培养、动物实验等活动应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开展。开展前应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

3、检验后过程,应怎样做好防护?

检验完成后,操作人员摘下防护材料时,不要触碰正面。脱防护服之前,全身喷雾消毒,按标准流程依次脱个人生物安全防护装备,污染面切勿接触内部衣物。

检验后应确保标本密封。检测后的样本,如装血液的试管等,应用封口机封口,或在生物安全柜中重新加盖新的塞子。检验后的实验室应紫外照射30分钟以上,并采用75%乙醇酒精或有效氯含量为5500毫克/升的消毒液喷雾全面消毒。废弃物管理见《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

4、遇到特殊情况,应怎样处理?

当出现标本飞溅、试管破损,造成局限污染等情况时,使用有效氯含量消毒液,消毒30分钟以上。造成实验室污染时,应保持实验室空间密闭,避免不相关人员出入,避免污染物扩散。使用有效氯含量消毒液的毛巾覆盖污染区,消毒30分钟以上。必要时(比如大量溢洒时)可用过氧乙酸加热熏蒸实验室。

清理污染物严格遵循活病毒生物安全操作要求,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并进行实验室换气等,防止次生危害。参见《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

2.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 《有效生物安全防护指南--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试行第一版)》。

3. 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三版)

4. 潘湛, 王勤熙. 气溶胶病毒富集与检测研究进展[J].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8(06):93-95.

封面来源:新华社

来源:医学检验沙龙

编辑:任里程 审校:小冉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4-27/58446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