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类常见的高血糖,临床应该如何应对?
- 2022-02-15 22:00:07 腾讯健康
- 健康
高血糖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共同特征,但具体到每个患者,其血糖谱的特点却不尽相同:有的病人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有的病人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更多的病人则是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明显升高。
由于血糖谱的特点不同,因而药物选择也不一样。即便是同一类型的高血糖,但因其病因不同,在处理方法上也可能截然相反。例如,同样是空腹血糖高,如果属于“苏木吉反应”,则需减少晚上降糖药用量,如果属于“黎明现象”,则需加大晚上降糖药用量。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各类高血糖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1. 苏木吉反应
原因:所谓“苏木吉反应”,是指患者夜间(常常是在凌晨)发生低血糖后,引起清晨空腹血糖的反跳性升高,其原因与晚间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有关。
对策:通过适当减少晚餐前口服降糖药(或睡前中、长效胰岛素)的剂量,避免夜间低血糖发生,空腹血糖即可恢复正常。
2. 黎明现象
原因:所谓“黎明现象”,是指夜间血糖正常而清晨空腹出现高血糖的现象,与体内各种升血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在清晨分泌增加有关。
对策:选择长效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因其药效维持时间足够长,故可有效控制清晨空腹高血糖。
可供选择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长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二甲双胍缓释片、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每天一次口服。
此外,还可以选择中、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晚上睡前皮下注射,然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酌情调整用药剂量,直至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为止。
3. 夜里加餐吃得太多
原因:有些患者因为晚餐吃得过少,夜里起来加餐,并且加餐过量,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对策:为避免夜间低血糖,最好在晚上临睡前(晚上10点左右)少量加餐,不要等夜里发生低血糖了再去加餐,那样往往会吃的很多,不利于血糖控制。
4. 夜间睡眠欠佳
原因:焦虑、失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及空腹血糖升高。
对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躁,必要时可配合使用镇静安眠药物。
图片来源:123RF
餐后高血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1. 每顿吃得太多
原因:饭量过大或所吃食物的升糖指数较高,均可导致餐后高血糖。饮食控制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没有良好的饮食控制,再好的药物也是枉然。
对策:
1)控制食量,每餐吃七、八分饱即可(一般情况下不超过2两);
2)少吃多餐。为减轻餐间饥饿感,主食尽量选择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粗粮或全麦食品;
3)稀饭、粘粥的“升糖指数”较高,可显著升高餐后血糖,故糖尿病人尽量不喝或少喝;
4)少吃油腻食物,脂肪类食物的含热量较高。
2. 药物选用不当
原因:不同的降糖药物(包括种类和剂型),作用特点都不一样。药物选择不当、用法不对、药量不足,也是导致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
对策:针对餐后高血糖,应该选择短效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可供选择的口服降糖药有:短效磺脲类、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 )抑制剂等等。
而胰岛素则应选择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或短效胰岛素。此外,还可选择短效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
药物用法也很重要,如α-糖苷酶抑制剂要求与第一口饭一起嚼碎同服,格列奈类要求餐前即服,格列喹酮及格列吡嗪要求餐前半小时口服,贝那鲁肽要求餐前5分钟皮下注射。
注意:这些针对餐后高血糖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制剂通常需要一天三次、餐前给药(注:DPP-4 抑制剂除外)。如果用法不正确,疗效将会大打折扣。如果药物选择和用法都没问题而餐后血糖仍高,可以酌情加大药量或采取联合用药。
3. 饭后不运动
原因:有氧运动可以起到辅助降糖作用,饭后不活动也是导致餐后高血糖的原因之一。
对策:饭后适当运动。一般建议在餐后半小时开始运动,应选择有氧运动形式(如慢跑、快步走、游泳、健身舞等),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掌握在30~45分钟。
注意:不要做激烈的无氧运动,后者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反而会升高血糖。
图片来源:123RF
餐前、餐后血糖均高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前面分别谈了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便于分析原因。事实上,单纯空腹或者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并不太多,更多的情况是空腹及餐后血糖都高,或是以某一方升高为主。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相互影响。空腹血糖反映的是基础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是在基础水平之上的进一步升高;反过来,餐后血糖控制不好,也会顺延影响到下一餐的餐前血糖(或空腹血糖)使之升高。
对餐前、餐后血糖均高的处理,既要两者兼顾,又要分清主次。除了调整饮食、适度运动以外,在用药方面主张采取“长短结合”、“联合用药”。长效药物主要用来控制空腹血糖,短效药物主要用来控制餐后血糖。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像严重感染、高烧、手术创伤等应激情况同样会引起血糖显著升高,因此,对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排除感染等应激因素,并及时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2-15/57065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揪出肿瘤患者腹泻的“祸根”!对症处理才能好得更快!2022-02-15 22:00:08
- Cell Metabol:天然的矿物质离子硒或能帮助逆转机体的记忆丧失2022-02-15 22:00:08
-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被推翻!运动让神经元翻3倍,扭转认知衰退2022-02-15 22:00:08
- 男子屡遭乳腺炎“偷袭”,犹犹豫豫羞于就医2022-02-15 22:00:08
- 元宵夜的病房里,5 个住院医一起值班过节2022-02-15 22:00:08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