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被列为致癌物!过年了,应该怎么防?
- 2022-01-27 12:00:05 腾讯健康
- 健康
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烈了~
走亲访友最少不了的一件事就是――聚餐。
但在其乐融融的背后,有一个值得家长们警惕的健康隐患,就是聚餐更容易传染病毒。
你们别不信。
杭州市疾控中心曾做过一个实验:
让工作人员点了6份菜,每份菜分两份,对比了用公筷和不用公筷的细菌数。
用餐人员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夹同一道菜必须使用公筷和非公筷交替进行,保证每个人对每盘菜的下手次数保持一致。最后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非公筷的菜品菌落数,全部远高于用公筷那一组。
像干锅茶树菇、咸菜八爪鱼这些菜,相差竟然达到几十倍上百倍!
为什么会这样的?
因为如果不使用公筷,大家就会把自身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里,不同菜之间也会交叉传染。
这吃的哪是饭啊?是病菌在狂欢!
有人肯定会反驳我:
一家人吃饭哪有相互嫌脏的?至于这么讲究吗?
这还真不是我矫情。
要知道,成年人中的唾液有上万种病菌,只要在外面混餐过,相当于把外面的病菌也带回家。
这些病菌里,最常见的就是幽门螺杆菌。
就在这个月,幽门螺杆菌正式被列为明确致癌物!
它会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不说,还可能造成孩子缺铁性贫血、厌食,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增加以后患胃癌的风险。
严重的,还会直接威胁到孩子的生命。
关键是,由于它的表现有时并不明显,比如只是偶尔的腹胀、腹痛等,所以很多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细菌。
再加上幽门螺杆菌比乙肝的更强的传染力,就经常造成一人得病,全家传染的状况,真的不容小觑。
据统计,它在中国的感染率有近60%,将近7亿人感染。
好在,对于大多数的成年人而言,由于自身的抵抗力良好,是可以和幽门螺杆菌和平共处的。
但是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孩子,致病性会更高。除了幽门螺杆菌之外,EB 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 6 型、甚至是成人嘴里的蛀牙菌,也能间接传染给孩子。
口对口的传播,是这些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所以要想远离它们,不光要用公筷,更要注意以下用餐细节:很多家长给娃喂饭的时候,怕饭菜烫口,习惯性的会给“吹一吹”,这样的一个小动作,就可能把病菌随着口水也“吹”进了饭菜里,传染孩子。
要我说,饭菜太烫了就晾一会,大不了就拿小风扇吹一吹呗?
更不要说前面新闻里那种,把嚼碎的食物喂给宝宝的行为了,这是生怕细菌传染的慢吗?!
其实,和孩子一起吃饭呢,只要孩子能自己吃,就给他分好食物,让他自己发挥就行了。
就算抛开病菌的事,分餐也是好处多多的。
就拿口味清淡的事来说。大多数老人味觉开始退化,只有“重口味”的饭菜才能有胃口吃,所以做的菜要么太咸要么太油,对孩子来讲确实不健康啊~
包妈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讲过,孩子每天的盐建议摄入量普遍比成人低很多。
再加上零食里多多少少都会有隐形盐,按照大人的口味吃,一天盐摄入量很容易就超标了。
同时,也极其容易让孩子从小养成了喜欢吃咸的饮食偏好,长大后身体因为高盐饮食受影响时,到时候想改就难了。
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更需要分餐了。
哪怕是大家都能吃饱饭的今天,我国每年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人数里,有一半以上是因为营养不良。
而这种营养不良,很多时候是由于孩子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
你想想,一家人坐着一块吃饭,孩子少夹一口菜,多夹一口肥肉也没人注意到。
假如采取分餐制,家长就可以按照孩子每天需要的营养搭配饭菜,孩子吃剩什么一目了然。
不要等孩子过度肥胖,或者贫血缺铁,长不高、性早熟等情况出现,到时候后悔可能也来不及了。
后台回复关键字“隐形饥饿”,看看宝宝每天怎么吃才能营养均衡。
包妈碎碎念
其实我也明白,分餐制虽然每年都在提倡,但实施起来难度太大了。
首先不管做饭还是刷碗,工作量都要翻倍;
其次碍于情面,不好回绝别人的热情投喂;
还要照顾家里长辈的玻璃心,担心他们觉得自己被嫌弃。
这个生活习惯的改变,确实对我们从小所受的礼仪教育是有不小冲击的,想要做到其实不仅要付诸更多的时间精力,还要有颗强大的内心去面对各种误会和曲解。
但要知道,我们的环境也在变啊!
以前的病毒,充其量传播的范围也有限。
现在因为交通的发达,不管多远的病毒都能短时间在全球爆发,这次的疫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们这时候不改变,还指望病毒能迁就我们吗?
分餐制,多用公筷,别把病菌传给别人,更别把病菌带回家,才是对身边的人最大的礼貌!
让我们,从现在起,牢记张文宏医生的劝诫:
筷子不要碰一起,间接碰一起也不行;
不要用自己的勺子去盘里盛汤;别用自己的筷子互相夹菜。
为了别人,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家人!
转发这篇文章,从现在开始养成分餐制的习惯。
多一个人看到,就多一分理解,就多一个人参与。
我们的家人的健康也就因此多一份保障。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1-27/56910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身边人因抑郁症离世,一封遗书告诉我们抑郁症有多可怕!2022-01-27 12:00:05
- “二十五,磨豆腐”,这样吃更健康!【健康幸福过新年】(28)2022-01-27 12:00:05
- 疾控专家:尚不可称奥密克戎感染为“大号流感”2022-01-27 12:00:05
- 江西新增外省病例关联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1例 在上饶市2022-01-27 12:00:05
- 张文宏发声:中国应做好疫情暴增10倍的防控准备2022-01-27 12:00:05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