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的综合治疗与康复调养

  • 2022-01-17 20:00:14    医药卫生报
  • 陈更
  • 健康

原标题:卒中的综合治疗与康复调养

卒中也叫中风,是在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造成脑血管缺血(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或出血(血管破裂),导致部分脑组织受损、脑功能障碍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积极预防及早发现卒中,采取综合性措施及时治疗卒中,做好卒中的调养康复工作,最大限度恢复卒中患者的各种功能,是促使卒中患者顺利回归家庭、社会,预防卒中再次发生的可靠措施。

卒中的综合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调养康复和预防再发是治疗卒中的基本原则,中西医结合,多途径用药、多方法配合,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采取综合性措施积极治疗,是提高卒中治疗效果的可靠途径。

在一般治疗、对症处理,重视改善脑部微循环、保护脑细胞、恢复神经功能等基础治疗的同时,脑出血患者必要时可行颅骨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切除术,脑梗死患者可行溶栓或介入取栓术,同时可配合内服、外用及静脉用中药,结合针灸、推拿、熏洗、热熨、敷贴,以及生物电、智能通络等方法进行治疗调养。

要做到一人一策、一病一策,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重视治疗基础疾病,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针对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不同情况选用相应的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治疗的效能,可有效改善或消除卒中患者的各种症状,促进各种功能尽快恢复,预防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卒中的康复调养

卒中后常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失语、共济失调等,这固然主要是由于卒中的特点决定的,但疏于调养康复,也是并发症、后遗症较多的重要原因这一,早期、规范化的调养康复训练,可使各种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预防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调养康复的目的

调养康复是卒中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阶段和手段。卒中患者调养康复的目的是预防废用性综合征,防治压疮、肩手综合征、关节挛缩、废用性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位等常见的并发症,促进各种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为主动性训练创造条件,争取生活自理,回归家庭、社会。

调养康复的时机

卒中患者的调养康复应贯穿在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康复的时机是越早越好。通常认为,脑梗死患者病后2天~3天,脑出血患者病后1周左右就应当进行康复治疗。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发病后6个月都是有效期。病程1年以上,康复疗效较差,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降低。

要从思想上切实认识到调养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知道调养康复锻炼在卒中治疗中的重要性。调养康复锻炼要抓住一个“早”字,做到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康复锻炼的目的,才有利于提高疗效。

调养康复的方法

调养康复是卒中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并要持续坚持,早期的康复应以护理为主,并为以后的功能训练做准备。早期规范化的系统训练能预防因不训练和错误训练导致的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的发生。

用于卒中患者康复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心理康复,以及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熏洗疗法等。上述康复疗法都有各自的适应证,中西医结合,用好这些疗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治疗的优势,是提高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重要手段。

1.运动疗法:简称体疗,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尽快提高和促进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加速疾病痊愈。体疗的方法依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基本功能情况进行选用,制定出适宜的运动量进行康复锻炼。常用的体疗方法有现代医疗体操以及中医传统体疗等。

2.物理疗法:又叫理疗,其作用原理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用于卒中的理疗方法主要有电疗、光疗、磁疗、超声波、日光浴、矿泉浴,以及中药直流电导入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应用现代物理技术结合中医经络学说,以及辨证论治理论所形成的新的理疗方法不断涌现,在防止、减少卒中后遗症和促进机体早日康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作业疗法: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基本动作、职业劳动动作,以及工艺劳动动作等训练。它可以直接增强患者肌力,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加强各种感觉器官协调、统一性及动作的计划性。目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需求。

4.语言训练:又叫语言矫治,是指针对语言缺陷和听力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尽可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其听、说能力。其机制是促进脑血管病急性期脑部血液供应再流通,血肿逐渐吸收和病灶周围水肿的消失。卒中患者中约20%有语言障碍,恢复时间在两三个月甚至1年,因此既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又需要有顽强的毅力,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5.心理康复:心理康复与神经功能康复密切相关,互相促进,运用心理疗法可振奋卒中患者的精神和情绪,避免产生孤独寂寞,使患者在功能及精神上均能早日康复,在卒中的康复治疗中应特别注意。

6.特色方法:针灸、推拿、拔罐、敷贴、热熨、熏洗等中医独具特色的调养康复手段,具有较好的通经络、行气血、舒筋骨、调脏腑等作用,能改善脑部血流、增加脑部供血、改善脑细胞功能、改善肌肉组织营养,防止肢体僵直及肌肉萎缩,增加关节活动度,对纠正口眼㖞斜、语言不利,改善病残肢体的活动功能,消除肢体麻木不适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是目前卒中患者首选的调养康复方法。

卒中患者疗效的取得,三分来自治疗,七分来自调养康复。大量实践表明,绝大多数卒中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调养康复训练可重新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卒中患者的康复不仅依赖医学科学的发达,同时还在于患者本身不懈的努力。

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用好各种调养康复手段,持之以恒地坚持康复训练,才能尽可能地恢复卒中造成的功能障碍。调养康复锻炼是提高卒中临床疗效、减少后遗症发生的重要手段,调养康复的主动权掌握在卒中患者自己手中,患者一定要有持久战的准备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供职于遂平县人民医院)

□尹国有

卒中也叫中风,是在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造成脑血管缺血(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或出血(血管破裂),导致部分脑组织受损、脑功能障碍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积极预防及早发现卒中,采取综合性措施及时治疗卒中,做好卒中的调养康复工作,最大限度恢复卒中患者的各种功能,是促使卒中患者顺利回归家庭、社会,预防卒中再次发生的可靠措施。

卒中的综合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调养康复和预防再发是治疗卒中的基本原则,中西医结合,多途径用药、多方法配合,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采取综合性措施积极治疗,是提高卒中治疗效果的可靠途径。

在一般治疗、对症处理,重视改善脑部微循环、保护脑细胞、恢复神经功能等基础治疗的同时,脑出血患者必要时可行颅骨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切除术,脑梗死患者可行溶栓或介入取栓术,同时可配合内服、外用及静脉用中药,结合针灸、推拿、熏洗、热熨、敷贴,以及生物电、智能通络等方法进行治疗调养。

要做到一人一策、一病一策,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重视治疗基础疾病,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针对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不同情况选用相应的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治疗的效能,可有效改善或消除卒中患者的各种症状,促进各种功能尽快恢复,预防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卒中的康复调养

卒中后常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失语、共济失调等,这固然主要是由于卒中的特点决定的,但疏于调养康复,也是并发症、后遗症较多的重要原因这一,早期、规范化的调养康复训练,可使各种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预防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调养康复的目的

调养康复是卒中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阶段和手段。卒中患者调养康复的目的是预防废用性综合征,防治压疮、肩手综合征、关节挛缩、废用性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位等常见的并发症,促进各种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为主动性训练创造条件,争取生活自理,回归家庭、社会。

调养康复的时机

卒中患者的调养康复应贯穿在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康复的时机是越早越好。通常认为,脑梗死患者病后2天~3天,脑出血患者病后1周左右就应当进行康复治疗。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发病后6个月都是有效期。病程1年以上,康复疗效较差,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降低。

要从思想上切实认识到调养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知道调养康复锻炼在卒中治疗中的重要性。调养康复锻炼要抓住一个“早”字,做到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康复锻炼的目的,才有利于提高疗效。

调养康复的方法

调养康复是卒中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并要持续坚持,早期的康复应以护理为主,并为以后的功能训练做准备。早期规范化的系统训练能预防因不训练和错误训练导致的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的发生。

用于卒中患者康复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心理康复,以及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熏洗疗法等。上述康复疗法都有各自的适应证,中西医结合,用好这些疗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治疗的优势,是提高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重要手段。

1.运动疗法:简称体疗,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尽快提高和促进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加速疾病痊愈。体疗的方法依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基本功能情况进行选用,制定出适宜的运动量进行康复锻炼。常用的体疗方法有现代医疗体操以及中医传统体疗等。

2.物理疗法:又叫理疗,其作用原理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用于卒中的理疗方法主要有电疗、光疗、磁疗、超声波、日光浴、矿泉浴,以及中药直流电导入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应用现代物理技术结合中医经络学说,以及辨证论治理论所形成的新的理疗方法不断涌现,在防止、减少卒中后遗症和促进机体早日康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作业疗法: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基本动作、职业劳动动作,以及工艺劳动动作等训练。它可以直接增强患者肌力,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加强各种感觉器官协调、统一性及动作的计划性。目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需求。

4.语言训练:又叫语言矫治,是指针对语言缺陷和听力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尽可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其听、说能力。其机制是促进脑血管病急性期脑部血液供应再流通,血肿逐渐吸收和病灶周围水肿的消失。卒中患者中约20%有语言障碍,恢复时间在两三个月甚至1年,因此既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又需要有顽强的毅力,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5.心理康复:心理康复与神经功能康复密切相关,互相促进,运用心理疗法可振奋卒中患者的精神和情绪,避免产生孤独寂寞,使患者在功能及精神上均能早日康复,在卒中的康复治疗中应特别注意。

6.特色方法:针灸、推拿、拔罐、敷贴、热熨、熏洗等中医独具特色的调养康复手段,具有较好的通经络、行气血、舒筋骨、调脏腑等作用,能改善脑部血流、增加脑部供血、改善脑细胞功能、改善肌肉组织营养,防止肢体僵直及肌肉萎缩,增加关节活动度,对纠正口眼㖞斜、语言不利,改善病残肢体的活动功能,消除肢体麻木不适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是目前卒中患者首选的调养康复方法。

卒中患者疗效的取得,三分来自治疗,七分来自调养康复。大量实践表明,绝大多数卒中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调养康复训练可重新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卒中患者的康复不仅依赖医学科学的发达,同时还在于患者本身不懈的努力。

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用好各种调养康复手段,持之以恒地坚持康复训练,才能尽可能地恢复卒中造成的功能障碍。调养康复锻炼是提高卒中临床疗效、减少后遗症发生的重要手段,调养康复的主动权掌握在卒中患者自己手中,患者一定要有持久战的准备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供职于遂平县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1-17/56726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