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过度,反复损伤肌肉,会致癌么?
- 2022-01-15 22:00:07 腾讯健康
- 健康
癌症的一大风险因素,是慢性损伤和炎症。很多致癌因素,就和它们会导致组织的反复损伤有密切关系。比如:空气污染,吃烫食/喝烫茶,嚼槟榔等。
组织反复损伤为啥导致癌症?
机理很复杂,但有一个原因容易理解:受损组织修复需要细胞分裂,每次细胞分裂都可能带来基因突变。反复损伤会增加细胞分裂次数。细胞分裂越多,致癌基因突变概率就越大。
我收到过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答案是:放心锻炼,不用担心!
最重要的证据,是成人的肌肉组织几乎从来不长肿瘤!锻炼还是不锻炼,都是如此。
大家都听说过肺癌,肠癌,乳腺癌,但什么时候听过肌肉瘤或者肌肉癌?
不是大家孤陋寡闻,而是因为肌肉组织的肿瘤非常非常非常少。
当然,肌肉组织并不是完全没有肿瘤,比如横纹肌肉瘤就是一种具有肌肉组织特性的肿瘤。但它和运动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肿瘤,主要是先天或早期发育中的基因突变导致的。30岁以上的成年人得横纹肌肉瘤的凤毛麟角。
那问题就来了,如果长期锻炼会经常导致肌肉生长和受伤,但为啥不带来肌肉部位的癌症呢?
很大程度上,因为骨骼肌自带防癌功能!
要理解骨骼肌为什么不容易癌变,得先了解一下它独一无二的结构。
从上图可以看出,组成骨骼肌的单个细胞,叫“肌纤维”。一根肌纤维,就是一个细胞。它有两个最大的特点:
第一,通常一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但肌纤维细胞属于“多核细胞”,也就是一个细胞有很多细胞核。
第二,多核的肌细胞,本身不分裂,也不增生。不会直接发生一个肌纤维变成两根肌纤维的事情。
有人会问:如果肌纤维细胞不会分裂,那锻炼让肌肉增加,让人变壮是咋回事儿呢?
有两种主要方式:第一种是细胞变大;第二种是融合更多细胞。
锻炼让肌肉变粗,通常并不是肌纤维细胞变多了,而是因为每一个细胞变大了!
在锻炼的刺激下,肌纤维细胞可以利用体内资源,合成更多的蛋白质,从而让细胞变大;这个过程,并不需要细胞增生。
如果肌纤维细胞不能生长,那受伤后的肌肉是如何修复的呢?
靠肌肉干细胞。
肌纤维细胞不能分裂生长,但肌肉干细胞可以。肌肉干细胞平时趴在肌纤维表面,并不生长。如果遇到生长发育期或者受伤修复期,干细胞就会被激活,开始分裂增生,产生很多细胞。
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主要有两个去处:
绝大多数融进已有的肌纤维细胞,修复受伤的肌纤维,为之添砖加瓦。
很小一部分保持肌肉干细胞的特性,继续趴在肌纤维表面,等待未来再发挥作用。
下面这张图,直观地展示了肌肉受伤,然后修复的全过程。
看完你应该就明白了,为什么一个肌纤维细胞有这么多细胞核?因为每个肌纤维细胞,其实都是由很多成肌细胞融合产生的!
最关键的问题来了:既然肌肉损伤后,会有肌肉干细胞的分裂和生长,那为什么没有增加患癌风险?
一个主要原因,是肌肉干细胞分裂生长后,绝大多数都会融合到肌纤维中。肌纤维就像一个大泥潭,细胞一旦融合进去,就深陷其中,失去了进一步分裂和生长的能力。
失去分裂能力,就意味着失去了进一步积累突变的机会!
每一次肌肉干细胞的分裂,确实可能会引起致癌突变。但一次突变并不足以带来癌细胞。
成人细胞癌变一般都需要积累多个突变,而且常常还需要特定的突变顺序和突变类型。比如很多结直肠癌,就是按照APC基因,KRAS基因突变,TP53基因突变这样的顺序,逐渐积累产生的,整个过程平均长达15~30年。
假设肌肉细胞发生癌变需要A,B,C三个基因突变。现在一个肌肉干细胞分裂后,运气不好,出现了致癌A突变,但由于它很快融合到了肌纤维中,即使下次锻炼再受伤,也不会再生长。这种情况下,很难再积累后面的B和C突变,也就很难真正癌变。
这就是骨骼肌生物学特点自带的防癌功能!
大量研究证明,长期锻炼并不增加癌症风险,而是会显著降低癌症发病率。
比如,通过对欧美144万人的数据分析,发现锻炼能显著降低13种癌症发病率!包括在中国高发的食管癌、肝癌、肺癌等!
当然,任何东西都过犹不及。我们推崇的是适量运动。过度运动并不好,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但大家可以放心的是,即使肌肉拉伤也并不会致癌。
因为咱们的骨骼肌清奇,自带防癌功能,给力!
参考文献
[1]Protein Availability and Satellite CellDynamics in Skeletal Muscle. Sports Med. 2018 Jun;48(6):1329-1343.
[2]Molecular Regulation of Exercise-InducedMuscle Fiber Hypertrophy.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ed. 2018 Jun 1;8(6).
[3]The role of satellite cells in musclehypertrophy. J Muscle Res Cell Motil. 2014 Feb;35(1):3-10.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1-15/56690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自愿服毒”后,我的意大利急诊 24 小时2022-01-15 22:00:07
- 锻炼过度,反复损伤肌肉,会致癌么?2022-01-15 22:00:07
- 海淀新增本土病例感染奥密克戎,无相关病例接触史2022-01-15 22:00:07
- CDMO进入收获期,见顶之后难有浪潮2022-01-15 22:00:07
- 注意!超500万人“中招”,严重可致瘫痪!赶紧自查……2022-01-15 22:00:07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