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得更多点,“抑郁” 真会更少一点儿?

  • 2022-01-06 18:00:09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抑郁症有9000多万人,还在快快增加。不仅是成人,青少年也是。女性更容易有,可能女性天然就更有脆弱性一些,有更多的沉思和消极推理。

从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躯体症状以及其他症状。从一个人感受低落,再到向外界求助,漫长而曲折。但去看诊的1/10不到,即使看诊,充分治疗的仅有1000个人里面有5个。

尤其在“疫情”生存环境变化。

能看到的,如日本,有相当人不是病毒直接的损伤。而是,在疫情导致的失业,导致抑郁、自杀增加。女性70w多裁员,是男性的2.5倍,女性自杀也更多。在我们这里,应该也不会太少。

抑郁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神经传递出问题了

抑郁症,涉及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神经递质。NE与人的警觉性、焦虑、注意力、对生活兴趣以及疼痛等有关;5-HT则有关焦虑、情绪低落、兴趣减退;DA与注意力、积极性、愉悦和奖赏、对生活兴趣有关。

觉得自己不“成”是一个诱发

在每天都接触到的网络信息,或媒介中,很容易传播的单一社会价值,成功标准等。就是赚的大钱,赚的大名气,大的地位。

人人感受到身心像一匹永不停歇的动力机车,往前无时无刻的抽着鞭子跑。在价值观和成功观驱动下,感知幸福嗅觉已钝化,精神心理处于虚空感。

但从概率来讲,多数都将平凡地度过一生,“信息流”里的别人可能永远都比我们更“成功”。在追求单一“成功”路上得不到满足,也忘却欣赏一生的风景。

然而即使“成功”也未必不抑郁

而即使按世俗的“成功”,有钱后、或富二代仍逃不出抑郁的追随。如早在美国的调研,在父母的年收入超过15万美元的家庭中,孩子得忧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几率是正常值的2倍。

而且在历史上,不乏“功”成名就、卓有“成就”之人因抑郁而自杀。

“成”,只是一种世俗的约定。对于每一个自我,我们甚至都不了解内心的另外一种“成”应该是什么。如何挖掘自己内心追逐的“成”,才可能打开可能的幸福。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一辈子可能无法打开自己心的那扇窗户。因为早已经被世俗或者生活追赶的停歇不得一刻。

即使医疗健康守护者仍逃不了抑郁。

而在我们医生群体中,抑郁并不少见。27.7%医务工作者存在抑郁倾向。其中的10%以上有较高的抑郁风险。而另外一份对于医学上的调研,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也高达11%。

而医生的抑郁,还蒙着另外一层神秘的面纱,就是正是因为自身是健康的守护者形象。被标签或外界,甚至医院同行知道有抑郁,会觉得有失体面与尊严,另外怕影响到职业的晋升。以一个觉得抑郁是弱者的形象出现,并不符合现在医院的强者出发展路线,以及自身的期望。所以,医生有抑郁,不去处理,或者偷偷的去外院就诊。

其实,从全球来看,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都需要更好的帮助。有一些是专门给医护人员做心理建设的精神心理人员。国内几乎没有。面对患者多,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嘈杂或者压力大。另外面临的职业发展,有着越来越内卷的要求,以及对收入的不对称无法满足到年轻医生在生活家庭的开支。这些加码着国内医生的心理损害。

抑郁就一无是处吗

但是抑郁并不是一无是处。在这一刻,体会到内心缩宅在自己的角落,与世界做了一个切割,似乎自己是一个没有人需要的人。而正是这样,自己能够感受到那种虚无,对话自己的内心,放弃一切的浮华。

当然,这样的时刻,也是提醒非常危险的,一个急车可能坠落到黑洞。消失自己的存在,甚至自杀。但是只要是生命还在,还有着自身的顽强与存息,那么慢慢的不急于脱离,就这样慢慢的寻找时机触底反弹。

正视抑郁的存在,以及价值,并不是寻找伟大之处,但是正视而非漠视、或故意遗忘,是能够让身体对抑郁卷土重来时候的警觉,及时的阻断她向下坠落到地狱般的痛苦。

有哪些做一做,抑郁离得远一点儿呢?

认识抑郁。认识一些好的行为方式,哪怕是这些方式可能刚开始并不希冀有什么好的效果,也不是平时自己的行为习惯。但是越是能够认识深刻,越利于自身的尝试。

早睡早起,睡好觉。

比较“夜猫子”患抑郁症的几率少很多。身体在符合生物钟的调节下,更好的睡眠修复,减少情绪的波澜。

运动,从来都是不错的馈赠。

不仅是对于身体,对于情绪的调整,每天有30-4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跑、跳、游、打等,都是好的。加上一些身体的负重克服地球引力,锻炼肌肉。能够更多的兴奋神经内分泌系统,或增加内啡肽等分泌让自己更加活力和充满力量感。

放弃“圆满”放弃“标准答案”。

在很多对自身的要求较高,或者从小便是优等生,抑郁的发生并不低。而社会的成长,往往并没有标准的答案什么是绝对的好与不好。但是优等生可能会按照学生时代的思维,去要求追求某个事务的圆满,而这个圆满或者并不能如愿,或者即使达到也不能获得心理原有的期许。

就好比,很想去拿一个学位,通过努力的学习终于拿到了,但是比较学习不好的同学去上班买了一套房子。结果回头来看,再去解决房子时却经济上受制纣。孰好孰坏,没有标准答案。

外物通过“内心”而构建,内心无法全靠“外物”而搭建。

外在的物质追求,可以给我们更多保障比如医疗的、饮食的、以及居住的、以及出行等,如果关注,物质也会可能会给予我们更多盈余的时空,来让内心去接触或提升自我的认知。但是通过物质的保障来提升内心,不是唯一的条件。

而且没有体验过生活历练的物质丰富,不一定真的能够提升到内心。而通过生活,结合到内心的关注,才可能真正对内心有触动和提炼。

在不确定中追求稳定。

人是趋利避害,同时也会趋于稳定。但是社会、生活中往往会面临着不确定,真正可稳定支撑我们前进的,仍是内心品质的稳定。基于事实的思考与判断、以及坚韧,以及一些好的习惯性行为特征,比如前面所提到的运动、饮食、睡眠,以及触及自己情绪后的感知能力等等。这些我们内化为自己稳定的体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境遇。

有时候,甚至故意要找一个不确定的搞事、工作、生活做一历练,只要不被打死的,我们的内心也在不断的升级打怪之中,越来越“稳”。

而外界所依赖物质的稳定,不时仍会随之时空、即遇变化,作为靡坚不摧的基石有勉强之嫌。

亲密感的建立。

遇到挫败感,有价值取向三观较正的亲密关系,互相的信任,抑郁可以素然面对与交流,实在是一件很庆幸的事情。当然,在现在这个社会,建立信任不容易,即使建立,由于观念或价值不符,也难以启齿,因为免得反受嘲讽或奚落。如有,倍加珍惜。

用药,很必有,不拒绝。

突出间隙的5-HT与NE的不足抑郁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抗抑郁药物是提高这两种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浓度改善症状。所以,某种程度的抑郁症,使用药是必须的。

抑郁的反面并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1-06/56500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