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急救设施将覆盖全市重点公共场所
- 2021-12-31 08:00:10 健康一线
- 健康
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制定了《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前,全市机场、火车站等公交枢纽以及公园、景区、体育场馆等重点公共场所要实现AED等急救设施设备全覆盖。目前,全市地铁全路网28条线路408座车站、6个火车站已全部完成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任务,学校自动体外除颤器按计划实现全覆盖。
根据《方案》,2023年底前,全市机场、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公园、景区、体育场馆、大型商超、影剧院、学校重点公共场所实现AED等急救设施设备全覆盖,鼓励其他公共场所和大型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AED等急救设施设备,全市配置总量不低于5000台,初步形成覆盖全市重点公共场所的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使用、管理体系;全市建成统一规范的社会急救培训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急救知识普及率不低于80%,获得急救培训证书比例不低于40%。
《方案》明确了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政府推动,社会参与;行业主管,单位主责;部门联动,协同保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方案还提出了推进重点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加强社会急救信息化管理、组建社会急救专业指导团队等八项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市政府将“实现地铁站、火车站、学校自动体外除颤器全覆盖,做好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市民自救互救能力”,作为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积极推进。截至目前,地铁全路网28条线路408座车站、6个火车站已全部完成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任务;学校自动体外除颤器按计划实现全覆盖。同时,市卫健委积极推进社会急救培训,着重加强重点公共场所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开展线下公众急救培训12.1万人次,地铁站已实现每个班组8人中至少有3人取证;线上急救培训专题课程覆盖396万人次。
下一步,市卫健委将坚持首善标准,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科学谋划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的配置范围、管理模式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按照前期先解决有,后期再提升的思路,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提升本市社会急救能力,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1-12-31/56388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发布 提出33个具体指标 北京市属医院预约就诊率将超九成2021-12-31 08:00:10
- 北京:急救设施将覆盖全市重点公共场所2021-12-31 08:00:10
- 遏制医美市场乱象,司法护航必不可少2021-12-31 08:00:10
- 用好“抗疫工具包”,增强决战决胜信心2021-12-31 08:00:10
- 能轻易买到就可随意吃?细数你对止痛药的7个误会2021-12-31 08:00:10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