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护理实用技巧

  李月明

  昌黎县人民医院

  心绞痛是心脏“缺血警报”,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般的疼痛或憋闷感。及时、正确的护理不仅能减轻发作时的痛苦,更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风险。不少患者因缺乏应对经验,在疼痛发作时陷入慌乱,或因处理不当延误治疗。本文将从急性发作应对、日常预防方法、长期管理策略三个维度,详解心绞痛护理要点,帮助患者与家属筑牢健康防线。

  急性发作的规范应对

  1、药物使用要点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是心绞痛患者的必备常识,务必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发作时应立即舌下含服,保持坐位可避免因血压骤降导致晕厥。若含服后疼痛未缓解,可间隔适当时间再次给药,但切忌超过规定次数。药物需妥善存放,避开高温潮湿环境,定期检查其溶解状态,确保药效稳定。

  2、体位与情绪调节

  发作时需立即停止活动,采取半坐卧位,让双下肢自然下垂,以此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通过缓慢深呼吸调节状态,吸气稍短、呼气稍长,有助于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家属在旁协助时,应保持冷静,避免频繁询问或表现焦虑,以免加重患者心理压力。

  3、症状观察与处理

  及时记录疼痛持续时间、放射部位及伴随症状,如冷汗、恶心等,这些信息对后续诊疗至关重要。若含服药物后疼痛仍未缓解,或症状加重,需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当发作频率增加,或在安静状态下也出现疼痛,意味着病情可能变化,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预防的关键措施

  1、环境与活动管理

  季节变换时需特别注意保暖,冬季外出戴上口罩,可有效抵御冷空气对血管的刺激。饭后不宜马上运动,等消化一段时间后再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情绪波动是心绞痛的常见诱因,一旦感到激动,应及时转移到安静的地方,待心情平复后再进行交流。

  2、饮食控制方法

  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每餐吃到七八分饱,既能减轻肠胃负担,又能避免心脏过度工作。减少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选择健康的烹饪油。适量食用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坚果、绿叶蔬菜等,有助于维持心肌正常功能。

  3、运动科学规划

  步行、游泳等有氧运动适合心绞痛患者,运动时要注意强度适中。运动前做好热身,结束后充分放松,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一旦在运动中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观察身体反应,必要时及时调整运动计划。

  长期管理的系统策略

  1、危险因素控制

  血压和血糖是心脏健康的“晴雨表”,需定期测量并维持在正常水平。关注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血糖变化,避免波动过大。吸烟是心绞痛的重要诱因,尝试借助辅助工具逐步戒烟,并通过培养新爱好转移注意力,巩固戒烟成果。日常还需关注血脂、体重等指标,全方位管控风险。

  2、药物管理要点

  使用分格药盒分类存放药物,配合手机定时提醒,确保按时按量服用。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与潜在副作用,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外出时多备一倍药量,分装在不同地方,以防丢失或延误服用。

  3、定期评估调整

  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心脏功能检查,如运动负荷试验,评估心脏耐力。定期复查血管状况,观察斑块变化趋势。一旦出现感染性疾病,如牙周炎、肺炎等,需及时治疗,防止炎症加重血管损伤,必要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整体治疗计划。

  心绞痛护理如同守护心脏的精密防线,需将医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无论是急救药物的正确使用,还是饮食运动的科学规划,亦或是危险因素的系统管理,每个环节都关乎心脏健康。主动管理疾病,从营造利于心脏的生活环境开始。当预防与应急成为习惯,即便面对疾病,也能保持生活质量。科学护理助力患者稳住心跳节奏,拥抱健康未来。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dujia/2025-05-12/72889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