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频发整日心慌气短 中药通络调节终“静心”

  • 2025-06-24 10:23:13    互联网
  • 陈更
  • 健康

名医

介绍

贾振华 岐黄学者,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河北以岭医院院长兼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心血管病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获岐黄学者、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高端人才等荣誉称号。

业务专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梗恢复期、心律失常、慢性心衰。以及以中医心肺同治理论指导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流感及普通感冒、慢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

出诊时间:每周二、周五上午

预约咨询:0311-83803120

频发室早三万次致心慌

通络治疗改善症状

拿到24小时心电图复查的检查报告,张女士发现她的室性早搏减少到了四千多次,很是松了口气。“其实我现在基本没什么症状了,知道检查结果肯定好转,但是看见早搏数从三万多降到四千多,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今年刚过60岁的张女士介绍,她原本就患有高血压,大约在3年前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慌症状,经检查诊断为早搏,从那时起,她便一直在用药治疗,然而病情却并没有得到明显好转。

在去年7月份,张女士心慌症状加重,经冠脉造影检查,显示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早有两万三千多次;到了11月份,她的心慌症状再次加重,而且还出现了气短、胸闷、口干等症状。此时再到医院检查,发现室早已经增加到了三万多次,最终张女士被诊断为冠脉硬化、频发室早。可是这个时候,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张女士差不多都吃过了,却都没有太明显的改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张女士才来到了河北以岭医院络病门诊,希望通过中医药来治疗改善她的病情。接诊后,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贾振华教授为张女士仔细检查、辨证,结合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相关检查,诊断她为冠脉硬化、频发室早,并认为她辨证属于气阴两虚、络虚不荣、络脉瘀阻,因此为张女士对证开具了益气养阴、清心安神、活血通络的中药汤剂。服药1个月时,张女士的室早由三万次减少到了两万次;服药3个月后再次复查,张女士的室早减少到了四千多次,心慌等症状明显好转,由经常发作转为了只是偶尔出现。

中药通络可整合调节心律失常

室早即室性早搏,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除了常规的西药应用或手术治疗,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通过辨证,配合通络中药的使用。贾振华教授表示,络病理论指导下的抗心律失常中药具有快慢兼治、整合调节的作用,尤其在难治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发挥了显著作用。通络治疗经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实不仅可有效治疗早搏、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还可显著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显示出整合调节、干预的特色优势。同时,结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组方用药,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室性早搏影响心功能

千万别耽误

室性早搏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心悸,即心慌,以及胸闷、气短、烦躁或影响睡眠等。由于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有时正常人也可能会出现,因此许多患者对于该病的治疗并不重视。对此,贾振华教授表示,室性早搏若出现的比较多、时间长,尤其是频发室早,仍是需要及时就诊,进行治疗的。这是因为,如果室性早搏发生的次数较多、时间较长,那么不仅会造成患者的严重不适,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室性早搏长期反复发作,且不做任何治疗的话,还会导致心脏扩大等心肌病发生,引起心功能下降,从而影响心血管的健康。

中药为什么会伤肝

近年来,以肝损伤为代表的中药安全性问题和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尤以何首乌被报道的最多。何首乌长期以来应用广泛,一度被认为是“无毒”的补益类中药,但近年来由其引发的肝损伤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药物本身固有的毒性以及个人体质问题,是包括中药在内的所有药物性肝损伤主要发病机制,不管是中草药还是西药,都应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然而在我国,中药实际上大都处于非处方药管理状态,容易购买,并且常常缺乏医生指导,随意使用,从而导致肝损伤。

此外,可导致中药相关性肝损伤发生的原因还包括:

1、偏方、验方、秘方泛滥而缺少监管。此类方药大多出自无行医资质的乡村郎中、江湖游医之手,常常违背中医理论指导,药物组成鱼龙混杂,有毒药物、超剂量现象常见。

2、中药材质量问题。如是否为道地药材,炮制工艺是否精当,中药在生长、加工、炮制、储藏、运输等环节上是否受到污染或变质,以及是否有中药农药残留、霉变、重金属超标等。

3、某些中药同名误用、伪品混用。如临床报道导致肝衰竭很多见的土三七,便是误将其当做田三七使用所致。

4、服用者自身因素。如有慢性肝病基础、肝功能损伤、大量饮酒及特异过敏性体质等。研究发现,23.38%的患者发生肝损伤时合并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基础肝病,这些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更严重,且发生肝衰竭和导致死亡的风险更大。

生活中,使用以下药物需尤其注意伤肝问题:

何首乌:自己购买或采集的何首乌如果未经炮制,可能会含有一种蒽醌衍生物大黄酚,擅自滥用会对身体产生一定毒性,最主要的体现,便是肝脏损害和刺激肠道充血。番泻叶:番泻叶确实有不错的泻下作用,但更适合急性便秘,且一般用量5至6克即可。如果长期过量服用,它在肠道内代谢的蒽酮类似活性产物,易伤害肝脏。艾叶:艾叶中含有的一些挥发油或水溶性物质,长期服用可以对肝脏造成损伤,严重时甚至出现肝硬化等疾病。苦参:苦参片仅适用于湿热蕴蓄下焦所致的阴道炎与湿疹,擅自服用可能耽误病情,过量服用甚至会伤肝。白果:未经炮制的白果核仁中含有银杏酸、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过量服用易导致腹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肝中毒等问题。

最后需要提醒,要意识到中草药及其相关制剂、保健品等都有肝毒性的风险,需把握适应证,不能滥用,更不能超剂量、超疗程使用;用药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根据辨证论治选药组方,用药对证、剂量疗程恰当、配伍得当;对已报道有肝损伤或说明书警示有肝损伤风险的中草药及其相关制剂,需警惕选用,严格限制剂量与疗程;有慢性肝病基础、过敏体质或老年患者,用药期间要加强肝功能监测;另外,要注意避免促进或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因素,如空腹服药或服药时饮酒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张涛

除了“三高”,还有“四五六高”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被称为“三高”,会对心脑血管造成严重危害,增加心梗、脑梗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其实,除了“三高”,还有第四高、第五高和第六高,必须引起重视。

??第四高:高体重。肥胖是百病之源,对于心脑血管的影响不亚于“三高”。肥胖本身就会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直接且显著的危害。而且,“三高”都与肥胖密切相关。控制体重、积极减重可有效降低血压、血糖、血脂以及尿酸水平。

??第五高:高尿酸血症。越来越多人被诊断出高尿酸血症,并且开始应用降尿酸药物。但基于现有证据,不应推荐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降尿酸药物。理论上讲,尿酸水平越高,发生痛风的风险越高。但实际中,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并不会发生痛风。更重要的是,目前尚缺乏可靠证据证实应用降尿酸药物能降低发生痛风的风险,也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应用这类药物可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目前多个国家或地区(如美国、英国、欧洲等)颁布相关指南,均不建议对只是尿酸高的患者应用降尿酸药物。高尿酸血症往往与其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肥胖、高血压等)同时存在,积极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不仅能降低尿酸水平,还对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产生有益影响,应作为降低尿酸水平的首要措施。所以,没有痛风、仅发现尿酸增高的患者,不应过于积极应用降尿酸药物。

??第六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近年来,很多医院增设了“同型半胱氨酸”检验项目。按照最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该指标超过15微毫摩尔/升,就被称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调查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病风险增高有关。发现该指标增高的患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吃果蔬。如果效果欠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辅助治疗。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郭艺芳

防秋燥喝点石榴汁

嫌石榴吃起来麻烦,可直接榨汁喝。这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有润燥、防治咽燥的作用。

??石榴剥起来比较费劲,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方法。用小刀在石榴顶部大约五分之一处横着割圈,石榴皮一般比较薄,不要割得太深。顺着刀痕,将石榴顶部的小盖完整地剥开,里面的石榴籽每个都完好无损、晶莹剔透。石榴的横切面里有一道一道的薄膜,顺着薄膜用水果刀竖着在石榴皮上划一下,顺着划痕轻轻一掰,石榴就被轻松地剥开了。将石榴籽取出,放入搅拌机内,加清水没过石榴籽,打成汁。搅打完后过筛,就可以喝到纯正的石榴汁了,可调入少量蜂蜜增加甜度,可以搭配早餐一起饮用。另外,也可和苹果、梨等一起打汁。《健康时报》

 

更多精彩请点击

国+社区网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5-06-24/73292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