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宇航员在太空增加抗阻锻炼或助减少骨量损失
- 2022-07-01 18:00:09 健康一线
- 健康
中新网北京7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太空健康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太空中飞行超过3个月的宇航员,即使回到地球一年后,还可能出现骨恢复不完全的迹象,但在宇宙飞行期间增加更多基于抗阻的锻炼,或有助于减少骨量损失。
论文通讯作者、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史蒂文·博伊德(Steven K. Boyd)和同事与美国宇航局等合作,扫描了17名宇航员(14位男性,3位女性)空间飞行前、回到地球之后、6个月及12个月恢复后的影像。他们做了胫骨和桡骨(前臂)的骨扫描,计算抗骨折(失效载荷)、骨组织的骨矿物以及组织厚度。他们还记录了宇航员在飞行中和飞行后完成的骑车、跑步机跑步和硬拉等运动。
在飞行一年后,其中16名宇航员的中位结果显示出胫骨不完全恢复。中位胫骨失效载荷(通过测量骨强度所得)从飞行前的10579牛顿降至一年后的10427牛顿,减少了152牛顿。总体骨密度与飞行前水平的326.8毫克/立方厘米相比,降低了每立方厘米4.5毫克。与飞行前相比,所有宇航员的前臂测量结果在12个月的恢复后没有差异。
论文作者观察发现,执行任务时长超6个月的宇航员(共8名)骨恢复量明显更少。与飞行前相比,这些超过6个月任务的宇航员,在一年后胫骨失效载荷的中位降低了333.9牛,而任务时间短于6个月的宇航员(9名)失效载荷降低了79.9牛。整体胫骨密度也有类似的差异。总体上,9名宇航员(7名参加了长期任务)在12个月后没有完全恢复胫骨的整体骨密度。
在所有宇航员中,飞行期间完成了更多硬拉训练(相对于飞行前的个人训练)的人,研究者确定其恢复了胫骨骨密度。论文作者提出,和现有的锻炼手段一起,跳跃抗阻锻炼对腿部提供了高冲击动态负荷,或有助于预防骨流失,促进空间飞行任务中的骨形成。(完)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7-01/59713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海6月30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022-07-01 18:00:11
- 北京6月30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022-07-01 18:00:11
- 山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例2022-07-01 18:00:11
- 北京市中小学每年要组织2次视力监测2022-07-01 18:00:10
- 泰国报告全球首例新冠“猫传人”病例2022-07-01 18:00:10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科兴集团国企还是私企?董事长是陶晓明吗
2022-04-26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10:33:42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