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不想被暑邪“偷袭”,应做好这几点!
- 2022-07-01 16:00:02 腾讯健康
- 健康
酷暑食补有讲究
本报记者 燕声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的阳气升散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旺盛。在机体脏腑外面,肌肤腠理常处于开泄状态,经常出汗以适应暑热天气。因此,机体很容易表现出脏腑功能紊乱,并容易形成气虚,出现身体乏力、饮食减少等症状,甚至发生中暑、肠胃失调等病症,影响健康。但与此同时,这个季节也是我们调养身心的最佳时节。
防
中
暑
避免中暑是炎夏的防范重点。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院区急症科副主任医师贾维刚曾表示,在暑邪的“偷袭”下,轻者体温飙升、大汗淋漓、胸闷恶心、心悸头晕、全身乏力、头痛晕厥,重者神志恍惚,乃至骤发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夺命。
这就要注意避开阳光直射和长时间暴晒,白天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野外高温作业者或易中暑人群,应戴上宽檐帽,适当服用藿香正气水,在额头和太阳穴等部位涂抹些风油精。一旦遭遇体温升高、晕厥或神志模糊等异常状况,须迅速撤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凉盐水等饮料,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紧急情况下应立即送医。
需要注意的是,切忌为了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此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感冒、肠炎等暑湿病。切忌长时间吹电扇或空调、洗冷水澡,或过于贪食冷饮等。
重
食
补
炎夏湿气极盛,湿性重浊,易与热结而湿热交蒸,湿遏热伏,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四肢发软、胸闷、食欲不振,且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疾病。此时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有营养、易消化、忌生冷油腻。
另外,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魏玉霞曾提醒,酷暑时期多数人往往不喜欢出门,长时间在室内又喜欢吹空调,冷气会使体内水湿黏腻,更会影响器官活跃,使脾胃无法正常运化水湿,最后停留在体内形成湿邪。可以食用一些祛湿利水的食物进行排湿,如薏米、芡实、山药、荷叶、鲤鱼等食材。而食疗效果较好的食物是薏米,薏米的祛湿功效早在古代就有记载,《本草纲目》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渗湿。”
宜
缓
动
炎热的夏季,人们本来就容易出汗,如果锻炼,更容易汗出过多,甚至有人希望借助高强度运动达到运动健身或减肥的效果。
对此,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由冬冶曾提醒,健身值得提倡,但运动过度则会损伤身体机能。人们应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度锻炼,如练太极拳,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增强体质。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燕声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7-01/59709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管向东:13次受命出征,333天驰援抗疫2022-07-01 16:00:03
- 图说 |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2022-07-01 16:00:03
- 皮肤科医生直播间8个常见问题Q&A2022-07-01 16:00:03
- 切除了喉部的人如何学会说话?先练习打嗝2022-07-01 16:00:03
- 以为姨妈“乱来”,拖了3个月,29岁女孩婚前查出宫颈癌晚期...2022-07-01 16:00:03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科兴集团国企还是私企?董事长是陶晓明吗
2022-04-26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10:33:42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