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s期刊发布:17项临床数据,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依据
- 2022-04-16 22:00:07 腾讯健康
- 健康
撰文:南方医科大学 Mie
专家审核: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李晶 教授
近日,cells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1],通过分析当前已发表的17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数据,归纳、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取得的成果,为未来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依据。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一般会导致损伤部位以下的肌肉力量、感觉以及功能永久性丧失,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当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很多研究者都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众多研究表明:干细胞可以再生神经细胞,修复受损的神经,从而改善患者脊髓损伤情况,被广泛证明在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环境中是安全且有益的。在相应政策的加持下,针对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正在不断开展中。当前,在clinicaltrials.gov登记的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便有63项。
图片来自文献[1]
研究者在多个数据库中进行关键词搜索,总共获得210篇文献,根据标准:必须是施用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必须是脊髓损伤所引起的神经损伤;每项研究至少 5 名参与者;最终共有17篇文献符合标准。
在这一篇文献中,研究者主要从患者病情程度、随访所得结果以及不良事件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观点一:脊髓损伤不同阶段的治疗效果不同
11项针对慢性期脊髓损伤患者(受试者)(64.7%),4 项研究(23.5%)在其资格标准中有亚急性期。只有两项研究(11.7%)包括急性期的受试者。
图片来自文献[1]
研究表示,神经元再生可发生在长期损伤中,与早期移植相比,延迟移植后患者所取得的预后更好,这可能是因为在脊髓损伤的非急性期,炎症反应减弱,从而为移植细胞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并促进轴突再生,所以治疗效果更好。
观点二:干细胞改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
纳入的研究中,随访期大致为6-12个月。在随访过程中,主要监测患者的运动、感觉以及认知方面的功能演变情况,这是显示细胞疗法有益效果的主要参数。总的来说,大多数患者在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都表现出了改善。
在随访过程中,运用ASIA 量表来评估治疗效果,发现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感觉功能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改善,大多数患者肌肉痉挛程度减弱,肌肉功能得到了改善;通过尿动力学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的膀胱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出发,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得到了改善,证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有正向改善作用,可以促进肌肉神经再生。
图片来自文献[1]
纳入的研究中,随访期大致为6-12个月。在随访过程中,主要监测患者的运动、感觉以及认知方面的功能演变情况,这是显示细胞疗法有益效果的主要参数。总的来说,大多数患者在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都表现出了改善。
在随访过程中,运用ASIA 量表来评估治疗效果,发现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感觉功能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改善,大多数患者肌肉痉挛程度减弱,肌肉功能得到了改善;通过尿动力学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的膀胱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出发,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得到了改善,证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有正向改善作用,可以促进肌肉神经再生。
观点三:干细胞治疗具有安全性
治疗是否安全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仔细分析不良事件对于证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在脊髓损伤临床环境中的安全性很重要。在获得的数据中,最常出现的不良事件有轻度头痛(n = 8;62%)以及病变部位疼痛(n = 6;46%)。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这些不良事件常常在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48-72小时后逐渐消退。
同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途径具有安全、易于多次注射、起效快等优点,被证明对于具有各种病理特征的脊髓损伤患者皆安全且有效。
总体而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安全性是值得肯定的,这为后续继续开展这项治疗方案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观点四:干细胞治疗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系统分析之后,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于不同阶段和条件的脊髓损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大多数研究中,不良事件是轻微的,并且没有记录到长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此外,患者在接受了治疗后,运动、感觉都得到了改善,肯定了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正向作用。这些临床研究结论给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进一步临床研究转化提供了佐证,也带来了新的机会。
不过,未来发展仍然有挑战,当前的很多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衡量方法众多,随访时间不足等,难以观察到患者长期的效果。因此,还需要不断开展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在确保足够病例数量的情况下,延长随访时间,更进一步完善随访内容,以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在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1] de Araújo LT, Macêdo CT, Damasceno PKF, et al. Clinical Trials Us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Spinal Cord Injury: Challenges in Generating Evidence. Cells. 2022;11(6):1019. Published 2022 Mar 17.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4-16/58161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3岁以下婴幼儿如何做好防护?这些要点家长们务必注意!2022-04-16 22:00:08
- 情绪悄悄改变DNA!5种“坏心情”很减寿2022-04-16 22:00:08
- (图表・漫画)【新华全媒+】科学防治2022-04-16 22:00:08
- 抗疫版《人世间》来了,看了一遍又一遍……2022-04-16 22:00:07
- 上海:疫情传播指数下降,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2022-04-16 22:00:07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