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怎么办?北京疾控提醒:每周减重0.5公斤是理想速度
- 2022-04-03 10:00:07 腾讯健康
- 健康
随着气温的逐渐转暖,又可以换上春装了。你的身材准备好了吗?
北京市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发文提示,“胖”与许多因素有关,其根本是摄入的能量超过了消耗的能量。应对“胖”的两个途径是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热量消耗。简单说,就是“管住嘴,迈开腿”,注意自己有没有做到吃动平衡。
“减重不应急于求成。”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减重的速度不宜过快,目标也不宜定的过高。在低能量膳食和适量增加运动的情况下,每周减重0.5公斤是健康减重的理想速度。
另外,减重也不宜过度、不应极端。体重应维持在健康的范围之内。过重不好,过轻也同样不好。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科学的判断,制定目标体重,并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选择来健康减重。
怎样才算“胖”?
体重指数
文章强调,一个很高的人,很可能体重会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胖”。所以需要把身高也纳入考虑。这时,就需要体重指数(BMI)这个指标。
《中国成人肥胖指南》根据BMI制定了中国成年人的健康体重范围。北京市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截图。
腰围
体重指数只能反映身体的总重量,并不能分辨过度蓄积的脂肪在身体里的分布位置。此时,就需要腰围这个指标来帮忙。腰围是指放松站立、不收腹或屏气时肚脐上1厘米水平轻轻缠绕一圈的长度。男性与女性的判断标准并不相同,男性应将腰围保持在小于90厘米,女性则应小于85厘米。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胖”?
文章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明确指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2016年,在全球成年人中,有近四分之一是超重,超过十分之一为肥胖。与体重过低相比,超重/肥胖在世界范围内会导致更多的死亡人数。
另外,“胖”会增高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疾病以及某些癌症,甚至还会增高新冠肺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儿童“胖”不仅会带来呼吸困难、骨折风险增高、胰岛素耐受、心血管疾病早期征兆、负面的心理影响,还会导致成年期肥胖、早逝和残疾的几率增高。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大家:限制来自于脂肪和糖的能量摄入;增加水果、蔬菜以及豆类、全谷物及坚果的食用量;定期进行身体活动(儿童每天60分钟,成人每周150分钟)。(记者孙红丽)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4-03/57883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清明节不出省,也能遇见春意山海2022-04-03 10:00:08
- 布洛芬混悬剂和布洛芬混悬滴剂有什么区别?2022-04-03 10:00:08
- 感染者说|历经13天治疗,出院后他写下核酸异常者自助手册2022-04-03 10:00:07
- 警惕瓶装水与外卖!科学家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存在2022-04-03 10:00:07
- 中部某省会城市疫情防控通告应慎用“紧急状态”!2022-04-03 10:00:07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